千亿重金之下,垂直电商们依然一个个倒下,这个赛道还能不能碰,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7月末,曾经一度风光无两的“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倒下了,留下了一地的鸡毛和一堆欲哭无泪的供应商,曾经的它有多风光,现在的它就有多落魄。
回顾过去的几年,垂直类电商,发展的可以说并不好,曾经被顶尖投行和无数人看好的垂直类电商,竟然在千亿重金的扶持之下,依然没有一个做到顶尖的行业水平。这是巧合还是必然,我们不妨试着来分析下。
什么是垂直电商呢?垂直电子商务是指在某一个行业或细分市场深化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垂直电子商务网站旗下商品都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这类网站多为从事同种产品的B2C或者B2B业务,其业务都是针对同类产品的。
曾经的凡客专注于服饰,唯品会专注于特卖(目前的品类已经有所扩大)。“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创立的聚美优品专注于美妆,专注于母婴的蜜芽近日也宣布停运,专注于图书的当当,目前的状态是不温不火,还在苦苦硬撑着。奢侈品电商寺库退场,专注时尚的电商蘑菇街状态也不是很好,就连曾经专注于家电的国美、苏宁这样的巨头,即使被迫转型全品类,现状也不用多说。
种种迹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垂直类的电商好像就是一个死胡同,外面的人拼命往里挤,里面的人想逃又出不去。
曾经的这些垂直电商们,并不缺钱,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融资,一顿补贴、一顿烧钱,最后却只能用残酷的现状来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曾经的阿里,享受到的投资也远没有这么多。就连重资产的京东,也从来没享受过垂直类电商的这么多投资。可是现在回头看,阿里还是那个阿里,京东还是那个京东,垂直类的电商却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
垂直电商到底有没有出路,是不是真的是一条死胡同,这条路走不通的原因又是什么?
讲到这里,先为大家介绍一个人,垂直类电商的兴起,乃至形成风口,与这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曾经任职于阿里的黄若,他2007年加入淘宝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淘宝商城的组建。
而今天在B2C行业里十分流行的招商联营,扣点经销,以及旗舰店,专营店,7天无理由退换货等等操作,最早大多出自黄若之手。
可以说,黄若拥有超前的商业思维,2008年黄若离开阿里后,2010年初,加盟当当网任COO,全面负责当当百货,图书的商品采购,运营及销售。在此期间,当当实现美国纽交所上市,并较大幅度提升了百货销售占比。2011年6月底黄若因个人原因从当当辞职。
有了这些光环和背书,黄若说话自然就更加有底气。
” 过去十年电商主要是平台的成功,但未来十年属于细分市场 “。
” 你把你做的事情砍掉一半,缩小,还不行,再缩小。我睡衣先不做,专门做枕头行不行?如果枕头做不好,专门做枕芯行不行?”
” 我非常看好垂直电商。类似线下零售从量贩店、超市、百货店等航空母舰类零售业态售卖大而全的商品,到出现业态细分的品类杀手店,到品牌专卖店的趋势,电商会延续此细分趋势,一开始有淘宝、京东等大而全的电商,但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服务的垂直市场。”
黄若的上述观点,加上我国消费市场的细分和升级,逐渐衍生出了许多的垂直电商。此后的十多年里,甚至很多主流电商观点认为,垂直电商是一个平台想要做大做强的必经阶段(即先在某个品类或者细分领域做到行业前列,再发展其他品类,最终形成全品类。)
这些观点和市场风向的转变,促成了垂直类电商的风口很快形成。据统计,2010年到现在,已经累计有超过1200亿的投资流向垂直类电商。
如此海量的资金非但没有投出第二个阿里,也没有投出第二个京东,反而是做全品类的电商里,又崛起个新的巨无霸——拼多多。
风雨试着来解读下,为什么垂直类的电商做不起来,或者说很难做起来。
一是消费习惯。千万不要小看消费习惯,各大平台都在千方百计的留住消费者,培养稳定的消费群体,DAU、MAU即日活、月活,更是各大电商的核心指标之一。消费习惯是一个很难养成的过程,但是一旦养成,又是很难改变的。
为什么很多人会说“万能的淘宝”,大概意思是说淘宝上基本已经能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了。而京东相较于淘宝,更强调的地方在于自营,保质,物流的实效更强。而这两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稳定的消费群体。
二是时机并不完美。对于垂直类电商来说,当初很难做起来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就在于这里,如果你的手机(十年前),用的3G的网络,你需要下载几十个APP,有用来买衣服的,买化妆品的,买图书的,买生鲜的,买母婴的,等等,你觉得当时的网络以及硬件条件,能满足这些吗?
三是成本和盈利无法把控。合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处于行业的上升期,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及能有效地把控成本和盈利点。可是对于垂直类电商来说,盈利点太过单一,而成本却又不可把控。
全品类平台的优势在于,只要有稳定的消费群体,高毛利的品类盈利后能够有效覆盖低毛利的品类乃至亏损的品类,而垂直类电商最大的弊端就是,当你专注的品类不能有效覆盖成本的时候,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在所有的垂直类电商平台中,生鲜电商却又是一个例外。生鲜电商的出现,其实是为了解决生鲜这个行业的痛点,需要产地和消费市场的打通,同时解决存储和运输的难题,以及具备及时履约的能力。而这些意味着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市场还要高!
而这个特殊的赛道,自然也让很多人以为看到了未来的蓝海。从综合型电商分离出社区团购进军生鲜市场,到专门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等。
只可惜,无论涌进来多少的巨头,依然没有涌现出一家独大的生鲜电商。相反,倒下的生鲜电商却是一个接一个。
未来是否会有龙头型的垂直电商诞生,我们当然不得而知,只是在如今复杂的市场环境里,这些垂直类电商能否撑过眼前的市场寒冬都是一个未知之数,毕竟为了买个东西,又有多少人会愿意再专门下载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