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3的「五大战略」目标,淘宝最近又有了新动作。
有媒体报道称,淘宝正在内测“同款比价”功能,本周开始阶段放量上线。
据了解,此次上线的“同款比价”功能将会率先覆盖消费电子行业,其他品类在本月内也会陆续开放。
且如若该同款商品对比淘宝站内外都为最低价(即全网最低价),平台就会提供定向的流量推荐。
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业内外关于淘宝“价格力”战役的讨论。
细看这次调整,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商家而言,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淘宝上线同款比价功能
在淘宝上线家电、数码、饮品等品类的“同款比价”功能后,小玺君随即前往平台搜索相关品牌试用了下该功能。
例如搜索某品牌冰箱,在该品牌冰箱的部分商品右下方会显示出“去比价”选项,同时左下方还会标明该品牌的同款型号冰箱在售数量、最低价格。
从同款型号冰箱里随即点开一款商品,可以看到,展示页面增加了一项“商品全方位对比”。
消费者可任意加入一款同品牌冰箱,就冰箱产品参数、尺寸信息、生产信息等进行综合对比,再做出购买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还在初步测试阶段,淘宝在“同款比价”“商品全方位对比”界面都放上了满意度调研的小图标,以便后续优化调整。
事实上,“比价”功能在电商界早已不是新鲜事。去年,淘宝就曾上线过“保价中心”功能与“有好价”频道。
不同于“同款比价”功能的简明、直接,“有好价”频道更为繁琐、隐蔽。
消费者必须搜索该频道后才可进入比价和历史价格查询界面,且页面展示商品主要是根据消费者此前的消费习惯所进行的定向推荐,排列方式按价格由低到高。
对比之下,淘宝此次上线的“同款比价”功能,进一步缩短了消费者的决策链,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比价机制,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多平台打响“价格战”
围绕消费者购物体验的提升,淘宝今年的革新还不止于此。
前不久,聚焦私域运营侧,淘宝推出了一则《淘宝网营销活动最低标价使用标准》规则变更公示,表明要放开“私域最低价”。
“同款比价”功能的上线,也是淘宝针对今年五大战略之一的“价格力”发起的进攻。
淘宝的频频动作,既展示出它要改变的决心与诚意,也透露出它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增长焦虑。
向外看,眼下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见顶,存量市场厮杀愈演愈烈;向内看,国内消费需求与消费趋势加速迭代,对购物体验也提出更高要求。
电商市场加速内卷,各平台的创新就迫在眉睫。
以“低价”作为武器,京东率先打响了今年“价格战”的第一枪。
对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京东于今年38大促期间也上线了百亿补贴,重点发力电脑数码、家用电器、手机通讯等平台优势类目,意欲盘活流量,乃至争夺下沉市场的增量用户。
淘宝则拿出“同款比价”的升级玩法,声称要把“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给到消费者。
就在前不久天猫举办的一场面向品牌商家的小规模闭门沟通会上,阿里巴巴中国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被问及“电商平台价格战”问题时,对外回应称,“一味通过高投入去卷低质量的增长并不是最优解。”
同时,她还表示,“好货好价”“内容化”“用户价值增长”才是天猫和品牌的增长机会。
“低价”是把双刃剑
回头来看,“同款比价”功能作为淘宝今年“价格力”战略落地的第一步,虽然还在测试中,但此举无疑已经释放出了众多信号。
迎接竞争对手打出的“价格战”,紧盯自身平台的最低价已经不够了。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淘宝直接给出“商品为全网最低价,平台就提供定向流量推荐”的举措,以帮助部分商家获取更多流量,扩大客户群体。
同时,还有助于消费者购买到价格更透明优惠的商品。
但是,也得警惕平台如果一味追求“全网最低价”,是否会加剧商家们之间的恶性竞争,走向“劣币驱逐良币”的歧途。
尤其是对于一些在供应链、渠道、资金流等方面较为薄弱的中小卖家而言,这样的“比价”功能,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其销售压力,甚至挤压其利润空间。
左手用户,右手商家。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好利益平衡,是淘宝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至于这波“比价”风潮究竟会刮多久,就要看淘宝接下来的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