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至今,洋码头已经走过 12 个年头,作为跨境电商的老玩家,洋码头也曾一度成为该市场的领头羊。
但在阿里、京东和网易等自带流量和品牌吸引力的巨头入场后,洋码头的市场被一点点的挤占和分食。
2018-2019 年,洋码头未进行任何融资,外部流量几乎枯竭,直至近两年,通过直播和线下零售等业务转型举措,洋码头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近期对媒体表示,预计将在三年之内登陆创业板,但在曾碧波透露上市计划后,仍有媒体发出灵魂感叹:洋码头,竟然还活着 …
网红 ” 拯救 ” 洋码头
在洋码头刚成立时,跨境电商市场存在巨大空白,通过直接将海外买手和国内消费者联系起来,洋码头很快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此后自建的贝海国际速递大大提升了商品运送的速度,其也成为最早布局物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之一。
但在 2014 年前后,阿里、京东和网易等互联网公司陆续入局后,在流量和品牌吸引力上不占优势的洋码头逐渐丢失此前的市场份额。
在 2018-2019 年的两年中,洋码头未进行任何融资。曾碧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 年,公司整体亏损达 2 亿 -3 亿元,2018 年,外部流量几乎枯竭,亏损达到近 8000 万元。
直至 2019 年,洋码头看到了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红利,陆续与多个网红达人和 MCN 机构进行合作,如抖音红人牛肉哥,曾碧波甚至还亲自在抖音博主 ” 东北酱 ” 的短视频中露脸合拍,一起为洋码头的营销活动打广告。
据媒体报道,在 2020 年的 ” 黑五全球扫货季 ” 中,洋码头在 4 天内进行了 1742 场直播,4 天内的人均消费额比天猫双十一 11 天的人均消费高出逾 800 元。除了抖音平台,洋码头据悉还在与快手、淘宝直播洽谈合作事宜。
借助直播和流量红利的春风,洋码头曾在 2019 年实现全面盈利,2020 年则因疫情等原因亏损近 1000 万元。曾碧波对媒体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实现盈利 500-600 万元,有可能将再次实现全年盈利。
除了直播,洋码头还在线下零售有所布局,其首家线下零售店预计将在重庆正式落地,此后将逐渐渗入二三线城市。
或许正是因为精准抓住了风口,且实现过全年盈利,给了资本市场一些想象空间,2020 年,经历了两年融资空窗期的洋码头接连成功获得两笔资金,投资方包括新浪微博等。最新的一笔融资在今年 3 月,投资方为盛世投资。
假货问题难解
尽管财务状况有所好转,在资本市场的存在感也提高了一些,洋码头运营模式自带的痛点依然存在。
不同于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考拉海购等采用 B2B 或 B2C 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主打 C2C,即买手直接对接消费者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有助于迅速扩大用户群、建立多个购货渠道和提升平台的活跃度,但在中后期,假货、服务质量等问题也十分明显。
国内电商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的的数据显示,2018 年 -2020 年,在跨境电商的分类中,洋码头一直处于投诉排行榜的前五位,在2020年时,甚至居于首位。
具体来看,大部分投诉都提到了假货、虚假宣传、商品质量不过关、商家不退货等问题。
在 B2B 或 B2C 模式中,品牌商户更能保障商品的质量和真实性,而在买手模式中,很难确认商品是否为正品以及符合要求。
此前,新京报一名记者曾在洋码头卧底当买手,其通过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在注册了洋码头海外买手账号,通过审核后开了一家专营澳大利亚代购的网店。
随后,记者将国内价格约 400 元的高仿包寄给这位澳大利亚的朋友,在洋码头网店挂出后,记者以 7000 元的价格拍到这个包,并于两个多月后成功收到商品。整个过程中,平台的监管程序如同虚设。
据媒体报道,洋码头在买手注册时,会对国外身份证、居住证和银行流水进行多方位审核,但在具体的发货和流通中则很少干预,也就给了企图销售假货获取暴利的人很多钻空子的机会。
对此,洋码头其实也采取过管控措施,例如,其拥有一个名为 ” 鹰眼 ” 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和人工监察组组成的 ” 鹰眼联盟 “,对售前、售中和售后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且在 2020 年 3 月,洋码头对一批新入驻的买手们重新进行了资质认证审核,账户一旦被定为有风险,将被纳入黑名单,永远不能再次入驻。
但从电诉宝的数据来看,洋码头一直处于跨境电商投诉榜前列证明了管控力度还有上升空间。
其实,假货、有瑕疵等产品问题对于其他跨境电商也是个难题,以考拉海购为例,其在 2020 年的投诉榜中位列第四,其中,归类于商品质量的投诉事项并不少。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2021 年,天猫国际和考拉海淘在跨境电商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 26.7% 和 22.4%,而京东国际、苏宁国际及唯品国际等市场份额均在 10% 以上。洋码头位列第六,份额为 5.5%,与头部玩家差距仍较大。
对于洋码头来说,如今仍是转向和解决痛点的关键期,短视频、直播对于流量及销量的帮助,更多是治标不治本。其想要在巨头环伺下夹缝求生,最终完成突围,核心在于能否找到摆脱假货困境的最优解。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鲍星娃
编辑 / 曾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