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互联网的浪潮中,ID已经成为了个人形象的一部分,与现实世界的名字一样重要。然而,互联网的潮流瞬息万变,曾经热门的ID可能如今已经显得陈旧过时,因此改名成了许多用户的迫切需求。有些互联网平台灵活应对,为用户提供了“改名”的选项,但也有一些厂商对此态度坚决。
早在2020年6月,微信宣布支持修改微信号,为那些曾因年少轻狂而取了不够正统的ID的用户提供了一次改头换面的机会。
微信的举措也让许多人开始向其他社交平台喊话,希望他们也能跟进。然而,淘宝却通过置顶博文坚定地表示:“不改”。
然而时光流转,两年后的今天,淘宝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他们开始内测修改会员名的功能,并计划在4月下旬前逐步向更多用户开放。用户只需向“客服小蜜”发送文字“改会员名”,即可获得链接,查看是否在内测名单中。根据页面显示,账号名是用户唯一的凭证,每年只能修改一次。
淘宝会员名,也就是ID,是用于登录的凭证,与密码一起构成登录的要素。然而,许多用户感到这一设定不够灵活。相对于当下主流平台,淘宝作为一个早在2003年上线的产品,在某些方面略显古老。
在淘宝、闲鱼、千牛以及已关闭的阿里旺旺上,对方看到的永远是ID,而不是用户自己设置的昵称。这也意味着,不论你如何修改淘宝昵称,其他人眼中的你始终如一。许多用户的ID往往是数字或字母+数字的组合,这样的命名显然缺乏新意。
淘宝曾表示不支持修改会员名/ID,称其为用户在平台的唯一识别依据,修改可能导致订单信息、会员服务等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然而,业内人士透露,实际原因在于将其作为整个数据库的“主键”,修改主键将涉及整个数据库的操作。
会员名/ID不仅仅在淘宝使用,还关联着整个淘系生态的其他产品,如闲鱼、支付宝、阿里云等。再加上淘宝会员名/ID背后积累的数据更加繁杂,维系着历史订单、卖家、物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修改的难度也大幅攀升。
相对于可能丢失用户数据的风险,保持现状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两年前,淘宝选择不开放修改会员名/ID,是基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原理。然而,随着淘友圈、逛逛等社交功能的崭露头角,会员名/ID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淘友圈让用户分享心仪商品,而“逛逛”则成为了内容种草社区,鼓励用户分享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好物以及生活碎片。这些功能的出现旨在让消费者在淘宝停留更长时间,从而促成更多交易。
然而,在这些社交属性突出的场景中,奇形怪状的会员名显然让用户感到不自在。
当淘宝开始注重社交属性时,会员名/ID成了用户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的名片。曾经,淘宝认为修改会员名/ID是可有可无的,但随着战略转变,这一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淘宝目前正积极推动泛社交功能,从淘友圈到逛逛再到一起逛,社交属性愈发明显。这也导致了会员名/ID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用户希望以一个更符合自己形象的名字参与其中。
回顾过去两年,淘宝的战略明显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弱社交属性的平台,他们开始重视社交功能的发展,因此让用户以奇形怪状的会员名参与其中已经不合适了。
淘宝过去不支持修改会员名/ID,是因为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末期,他们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广告费和服务费,而非商品差价。随着流量增长见顶,淘宝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总的来说,淘宝目前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了泛社交领域,而会员名/ID的作用也因此变得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