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杭州亚运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备受关注的火炬形象“薪火”也正式亮相。该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教授担任设计指导,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包天钦、陈赟佳、谷丛联合带领团队,历时近一年,反复修改论证后共同创作完成。
图说:配套物资形象 来源:钱江晚报(下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访了火炬形象的设计团队,听他们讲述“薪火”诞生背后的秘密。
从左至右:陈赟佳、王昀、包天钦、谷丛
从色彩、底纹、选材都经过多次修改
设计者已经当了多次“火炬手”
在工作室中,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看到桌子上、墙上都摆满、贴满了不同版本的设计图和火炬形象模型,王昀介绍:“我们是一年前中标这个项目,去年7月份就开始组建了团队,中间画了上百个火炬方案,光做出模型的就有几十个。”
图说:墙上的设计图
“在我们看来,火炬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工业设计,它其实是一种礼器,承载了传递城市特色、传递亚运精神文明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觉得实证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化是首选,而玉琮又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具有纹以载道,以器传礼的特性,因此我们从开始就确定了设计方向,希望最终设计出的成果,能成为我们新时代的礼器。”王昀说道。
虽然确定了大的方向,但设计细节还是需要经过不断改进和修正。尤其是色彩和纹路,设计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它在纸上的呈现效果,更要考虑实物在现实环境中的变化,有的颜色在设计图上很好看,但是在现实中有可能就不突出了,“比如我们早期考虑过白色、透明、金色等颜色,但实际做出来的效果并不好,最终经过无数次调整,才确定了现在这个丹桂金+虹韵紫的搭配。”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谷丛说道,“为此,每一个版本的模型出来,我们设计者都要拿着它在外面跑几圈,观察它在不同天气、光线条件下的视觉效果,我已经当了好几次‘火炬手’了。”
图说:不同版本的火炬模型
火炬不怕雨淋能抗11级大风
展现浙江“智”造魅力
除了在视觉元素上体现浙江特色、杭州韵味。在工艺设计和实用性上,“薪火”也展示了浙江“智”造的魅力。
据包天钦介绍,杭州亚运会火炬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经过反复论证优化,先后突破工艺、材料、生产、运输等技术瓶颈。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比较多的就是如何把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到一起。“比如火炬的进气孔,我们在玉琮片上做文章,在四角处做了进气道,既起到装饰作用,也能满足进气需求。”另外,我们要考虑火焰形状饱满的情况下,兼顾防风防雨的需求。最终,“薪火”在顶部采用了浮动片打孔,在里面内置隐藏式进风口的方式来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在实验室测试过,‘薪火’能承受降雨量48毫米的大雨直淋和11级的大风,整个火炬设计有十几项专利。”
团队成员为此推迟领证
要给还未降生的孩子取名薪火
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整个团队这一年多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到凌晨,记不清多少次彻夜头脑风暴想方案,其中有辛苦,也收获了不少快乐,甚至还有人收获了爱情。
图说:火炬设计团队
“我们的包天钦老师,为了赶进度,连领结婚证的日子都延期了。”王昀爆料道。随后包天钦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那天主要是我们要出一版新的模型,本来都已经完成了,结果要交付前一天由于工人操作失误损坏了,我又去连夜赶工,原本第二天要去领证的,就延后了几天才去。”
说完自己,包天钦又紧接着爆料别人:“我听说我们团队里有两个小伙伴已经走到了一起,这也是我们的一大收获。”而在一旁的陈赟佳也很快遭到了调侃,“你这肚子里的宝宝也是和火炬差不多时候有的,也是我们团队的宝贵财富啊。”陈赟佳则开玩笑地回应道:“那不如他的小名就叫‘薪火’好了,薪火相传嘛。”
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王昀看到团队成员其乐融融,也十分感慨:“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干劲的团队,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们的设计成果得到认可,也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