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2019年的春天,40岁的我裸辞了。

在外企工作了十几年,彼时深深厌倦了无数的会议、PPT,各种错综复杂的汇报线,再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一向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我萌生了想要暂定一下的念头。数了数银行的存款尚够一年的开销,单身女中年没有养家糊口的重担,于是我下定决心给自己放了大半年的假,准备等自己调整好心态,再重返职场。当时还将这段间隔写下来投了稿:四十岁,裸辞,悠长假期后,她决定重新回去上班。(点击阅读)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离职前某晚练字后的随手涂鸦,当时的心情就是很想逃离。

可我没有想到的是,等我身体完全恢复,精神抖擞地想要重新上班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2020年的一月到三月,因为疫情,整个世界停摆了,直到四月,社会逐渐复苏,在就业市场也有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味道。单看此时还在招聘的公司或者涨的火热的基金股票,就知道哪些是热门的风口行业,比如医疗和快销行业。到了下半年,不光是那些热门的行业,传统的制造业也开始恢复,机会似乎多了起来。可是,我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如果2020年尚能用疫情影响来安慰自己,到了2021年的年初,我彻底茫然了。“内卷”,”四十岁中年危机”,“三十五岁以上职场人士都去哪里了?”以前以为这些只是媒体为了夺人眼球制造焦虑而创造的话题,现在才发现是活生生的现实。

求职原来同类型的外企,大约要同时和30-50岁范围内的人竞争。经济不好第一件事情就是冻结招聘,出来的职位非常少;求职民企,先不说文化环境能否适应,单从技能来说,大公司完备的分工和流程让每个人都只精通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离开外企的大环境,无论是民企还是创业公司都需要多面手,拿来就能用,没有那么多耐心来培养你。大公司的光环往往会给人错觉,让人混淆平台带来的资源和本人的真实能力。即使自己不计较职位高低、什么都愿意做,但“我愿意”不等于对方也愿意。就像找男朋友一样,未必是找最好的,但要找一个合适的,终究讲究的还是一个匹配度。太好的够不着,普通的别人又觉得配不上你。有些各方面硬性指标都对上了,但终究少了点chemistry(吸引力),也没成。以前一直觉得找合适的男友难,没想到找合适的工作也这么难。

年初,我尚且挑挑捡捡,非完全匹配的职位不投,到年底,变成只要有一点机会,不论是否合适都先谈一谈,绝不轻易放弃。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各大招聘网站,把职位刷一遍。从开始一份简历打天下,到针对每个工作调整简历,非常精选地投简历。

随着离开职场的时间越来越长,职业的空档期逐渐成为绕不过去的障碍。往往看完简历的猎头都会以“你之前的经历非常优秀”开始,“但是,中间你离开过职场”作为结束。于是,我开始各种说明,为什么离开,为什么回来,为了回归职场又做了哪些准备,每次投递简历外还要加上一份情真意切的自荐信。

我的目标也慢慢从拿到offer降低到先争取面试机会,并在朋友圈厚着脸皮地昭告天下,拜托前同事、同学朋友们帮忙留心。

投简历,毫无回应;

投简历,一轮面试,被拒;

投简历,面试很多轮,被拒;

投简历,直接因为长时间没工作被拒……

这些构成了我那段时间的主要生活。

02.

《伦敦底层生活》里这样写:

“我的生活积极活跃。我从小就熟悉不懈工作的生活。在我看来身心的理想状态是从事稳定的工作并约束自己坚守职责。常有人说劳动是上帝对于堕落人类的惩罚,但我相信劳动是对我们最好的祝福。要说比无事可做更糟糕的悲剧,我只能想到一种,那就是热切的渴望工作,日复一日地寻找工作却依然无事可做。”

“想象一下这个处境吧,如果可能也请你想象一下,一个人需要有多么非凡的品质才能在长时间失业后还不能不丧失尊严,气概和对工作的渴望。”

对,就是这种心情。就像一个人走在一条长长的幽暗隧道里,隐隐约约能看到远方一点光,想要朝着光走过去,可光一闪就不见了,又陷入一片黑暗和寂静之中。走啊走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去,整个人在希望和无声的奔溃中来回切换。

曾经有朋友问过我,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我总是习惯性地回答“除了收入,是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成长。”朋友反问我:“你有没有觉得其实成长最快的时候,并不是自己在工作中最得意的时刻,而是那些低谷期。”是的,回过头来看,这一年虽然艰难,却也是逼着自己成长最快的一年:

性格偏内向,不热衷和陌生人打交道,却开始习惯和陌生人滔滔不绝地推销自己。无论是见猎头,去面试,参加行业聚会,认识新朋友,主动出击约各种人见面聊天找机会;

通过网络,开始恶补之前工作没有接触过,但将来可能用到的技能。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用两个月时间考出了行业内一个含金量很高的专业证书;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拿到证书,在朋友圈发文纪念。

复盘过去的工作和学习经历,究竟是否有成长,哪些是做的好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如果重新来过会有什么不一样;

坚持和朝九晚五上班一样的作息时间,看书,学习。情绪低落的时候就去打扫房间,健身。从内到外,让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干净整洁;

大大方方地见朋友和家人,坦诚地分享找工作的近况和生活,听听她们的建议。每次总是能收获很多的温暖和鼓励,大家都在精神和行动上给我各种支持;

盘点自己所有的资源,如果回不到期望的职场环境,自己还可能做点什么事情。

这一切的一切支撑着自己。有时候在又一次希望落空时,干脆大哭一场,趴着歇会儿,等缓过来了,就继续重新开始。我常常会对关心自己的朋友说:“没垮,精神气儿还在!”心仪的工作继续寻找着,手上有什么事情,就先做起来。有手有脚,只要愿意做事总不会饿死。

曾经看过一段话,深以为然:“做好任何事情,努力、能力和主观意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人们难以察觉的,那就是人们做这件事情时候的心理状态。”先管理情绪,避免让自己陷入无意义的消耗中,再管理任务,才能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来推进人生当中重要的事情。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朋友鼓励我的小礼物。

03.

找工作陷入了胶着状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疫情的外部影响,无业的经济压力,都让回归简单生活成为一种必须。当我重新审视并调整之前的开支后,发现改变了消费方式,我的生活状态也完全改变。

以前买了市区昂贵的瑜伽健身卡,但利用率不高。春节居家伊始,天天在家规律练习瑜伽,居然也有不小的进步。天气转暖后,穿上跑鞋在家附近跑步。锻炼有没有效果,从来不在于场地和装备有多么豪华。专注,坚持,把运动变成习惯,才是核心。身材好了,穿最简单的运动服,背着帆布包也可以很好看。开始把过去那些穿着不够舒服自在,不自信,或者只是为了出去面子上好看的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统统断舍离。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如今跑步变成了我的每日目标。

和2019年相比,出国旅游停滞了,索性省下了一大笔旅游的开支。但是不方便出门,依然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做个游客。在家门口的植物园办了张卡,随时可以去散步。春天的时候在盛开的樱花树摆个茶席喝茶;夏天满眼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在一片绿幽幽的大草坪上可以躺着看蓝天白云;秋天桂花开的季节,一走进桂花园,就是扑面而来的香气,连衣襟似乎都沾上了香味。大自然有种神奇的能量,每次走一圈,不由自主就会安静下来,平和而愉悦。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家门口的植物园景色也不逊色,在树下摆茶席享受春日。

若是想走得远一些,那就坐公交车去市区。在做白领的日子里,是精准到分钟的日程安排,总是催着自己快点再快点。而当我坐在午后空荡荡的公交车里,晒着太阳,晃晃悠悠地开往市区,耳机里喜欢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着,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

到了我最喜欢的上海旧租界区域,这里有静谧的街道和美丽的老洋房。阳光灿烂的日子走一走,仿佛身处欧洲。天气不好,就躲进免费的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每每此时,我都心存感激,并且由衷地相信: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享受,都是免费的。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这一年去过的抱朴美术馆(上)和夏衍故居(下)。

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就像自己喜欢的纪录片《假装在城市》里Fran Lebowitz(弗兰.勒博维茨)说的:“无论你是谁,你拥有的只是自己的人生,但在书中,你有无数种活法。对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变得富足的办法。因为你只要能读书,你就会非常富有。”从人物传记里汲取榜样的力量,从哲学心灵类书籍里寻找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在小说里看别人的悲欢离合,然后会发现自己的困境,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随处上演,微不足道。

也是因为阅读,让自己重拾了写作的爱好。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总是让我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当我第一次向“好好虚度时光”投稿并被编辑选中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报了《人物》和《三联》的写作班,从写自己的故事到写身边人的故事,再到开始对陌生人的采访。写作给我过去的一年带来巨大的慰藉。我几乎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通过采访对象之口,给当时的我,带来了指引。就像采访小鹿的时候,她说:“如果一切条件都支持你遵循自己的内心,那是非常幸运的。如果现在没有那个条件,你要在当下这个环境里尽可能去找那个点,能让你感到满足或者仍然可以提升自己,这样你就会觉得一切并没有这么难。”附上小鹿的采访文章:从军人,到职业歌剧演员,她的人生,又美又刚。(点击阅读)

2021年的春天,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回到了职场。

过去这两年的经历常让我思考是否后悔当初的裸辞,重回朝九晚五的生活是再次进入围城,还是一个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与局限之后做出的选择。

如今的我,或许有足够的智慧回答一句:不后悔。过去的每一段经历都塑造了现在的我,指引着当下的我走出下一步。人的本质是创造者,而我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一件美好的作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这件美好作品的一部分。

一旦确认了自己的心声,很多外在遮蔽的东西就会消失不见。当巨大的确定感出现的时候,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等待。

40岁辞职休息半年感悟(38岁了一冲动把工作辞了)

跑步路上拍下的路边小花,或许微不足道,但依然美好。

本文作者:莉莉安,前外企亚太区高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切美好事物, 有志于成为多元斜杠的中年少女一枚。

(45)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1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