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在《揣篇》中说: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什么意思呢?
古代善于把天下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纵横策士,必然能够度量天下的轻重,揣摩诸侯的内情。
一
公元前237年,嬴政对吕不韦下手了,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嬴政,并不是因为野史里说嬴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而是说是吕不韦帮助了嬴异人获得了继承权,嬴政这才有继承大统的机会。
可是这一年的吕不韦已经成了嬴政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括弧,多说一句,这时候的刘邦其实已经成年了。处于劣势的吕不韦不得不选择解甲归田,回河南老家养老。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喜欢养士的吕不韦倒了,他的门客们也散了。
本文的主角不是嬴政,不是吕不韦,也不是刘邦,而是一个吕不韦的门客,一个小跟班,叫司马空。
这是个寂寂无名的角色,甚至他出的主意也被后人认为是馊主意。
二
什么样的馊主意呢?是个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主意。有看官会说了,那不就是傻嘛,投入产出比是负数,这亏本买卖谁会做呢?
吕不韦倒了,司马空投靠了赵国,彼时山东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状态,过着有今天没明白的生活。六国的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赵王本着“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原则,启用了司马空代理相国之职,借以抵抗大秦铁骑。既然领了赵王的offer,司马空便开始建言献策,他准备用“量权术”进行说服。
什么是量权术?其实就是比轻重。鬼谷子说“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不认真量权,就不知道孰强孰弱,孰轻孰重。
司马空一共问了七个问题:赵国和秦国如果开战,你觉得谁会赢?赵国和秦国到底谁强大?赵国和秦国到底谁的人口多?赵国和秦国,谁的金钱和粮食多?赵国和秦国到底谁治理得更清明?赵国和秦国的国相,谁更贤明?赵国和秦国的将军,谁更勇猛?赵国和秦国的律法,谁更严明?
一通问题下来后,赵王的回复只有两个字:不如。
之所以阿信没有引用鬼谷子的原话,是因为司马空的问题与鬼谷子的量权内容高度重叠。毕竟,《鬼谷子》是门客们的必修课。
量权过后,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与秦国开战,赵国必败。这一点,赵王是心知肚明的。
于是,司马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合纵。不可否认,思路是对的。但是,司马空接下来的战术就有些异想天开了,他建议赵王“裂赵之半以赂秦”,也就是,表面上拿出赵国一半的土地用来贿赂秦国,也就是鬼谷子“结以采邑”的策略。
司马空的逻辑是,一来,秦国兵不血刃就得到赵国一半的土地必然大喜过望,看在土地的份上,同时又担心爽约后,赵国的那位名将会奋起反击,闹的鱼死网破。二来,东方列国看到赵国断臂求生,恐慌之下必定会结成联盟,派兵来救。毕竟,赵国灭亡了,接下来就轮到他们了。所以,合纵联盟就能结成,原话“从事可成”。
司马空的脑洞不可谓不清奇,你这么想,我这么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赵王也这么想,他觉得司马空不靠谱,于是说道:我再考虑考虑。
阿信并不打算为司马空圆话,毕竟他的策略风险太大,投入产出比太低,甚至是亏本的。可是,诸位道友请记住孙武的一句话: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明知会输,就不如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三
被赵王拒绝的司马空离开了,可是秦军还没离开。
赵王其实心里还有个小算盘,司马空是指望不上了,但是武安君或许可以力挽狂澜,他就是上文说的“那一位名将”,这武安君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彼时,李牧相继在宜安之战、番吾之战中连败秦军,彻底击溃了桓齮军团,极大振奋了赵国士气,也极大震动了秦国决策层:赵国血勇,不可轻视!
赵王觉得李牧会给自己一个惊喜,可是司马空觉得不可能,他并不是对李牧没信心,而是对赵王没信心,是的,要讲到揣情了,所谓揣情就是,鬼谷子说的“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根据外在的表现,分析内在隐藏的真相。为什么要揣情?因为“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不揣情就不能知道隐藏的变化。
司马空跟朋友郭遗说“武安君必死,赵国必亡”,何出此言呢?现代人一般认为,李牧是被白起用的反间计除掉的。而《战国策》里的司马空给了另一个说法:
“赵王臣子之中有个叫韩仓的,善于阿谀奉承、曲意迎上,甚得赵王欢心。这个人妒贤嫉能,每每谗害有功之臣。如今赵国正是风雨飘摇之时,赵王非亲勿用,必听韩仓之言,武安君下场可想而知。”
结果,韩仓果然对赵王进谗言,赵王派人取代李牧统帅的职位,李牧被逼自杀。
五个月后,赵国灭亡。正如司马空说的那样,形势所迫,人心所致。
阿信曰:
量权和揣情,一大一小。量权度量天下形势,便于审时度势,用以谋国。揣情洞察人心,便于先事而至,用以说人。
活在当下,风云变幻,也请诸位道友牢记:不量权不足以知强弱,不揣情不足以识人心。这世间的生存法则往往是,没有善恶,只有强弱。没有感情,只有揣情。
本文由鬼谷信原创出品,更多精彩鬼谷子智慧,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谷道”,为你的谋略赋能,助你成为当代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