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水也越来越深。层出不群的专业词汇看似高大上,但实则是套了个华丽的外衣,空有其表。
如果不懂其中的深意,小白很容易被割了“韭菜”。今天,以一个从业7年,在互联网深耕5年的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解读一些常见的互联网“黑话”,让你看清事物本质,少走弯路。
1、复盘
这个词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刷短视频还是看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文章,复盘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算是特别高的。看似高大上,其实他和我们说的总结并无区别。
2、对标
无论做哪个行业,在开例会时,我们总能听到领导说要对标账号、对标竞争对手等。对标的官方解释是标准化精细管理流程的一个环节。但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这一词逐渐演变为“学习”,说白了就是抄袭。
3、落地
“项目落地”、“课程落地”这样的词语并不陌生。落地的本意是落实在事物上,行动上,可实践可实操的意思。但是随着这一词的发展,落地意思变成了变相的产品宣传。许多培训机构打着落地的幌子,让学员帮助他们进行推广。
4、背书
背书一词一开始其实是银行票据业务的专用词,是指票据转让时,原持有人在票据的背面加盖自己证明身份的印章,用来证明票据的有效性和出处。
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这一词语被引入到互联网行业中,用来证明或声明一件事物或一个身份的效力。
比如一些讲师为了让自己的身份更加赢得学员的认可,便会给自己贴一些标签,添加一些行业背书,说白了就是后台的意思,我有后台我任性,我有背景我无敌。
5、私域流量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上半年,线下实体行业受到重创。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私域流量一词。这次看似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你把好友加到微信或qq,然后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成交转化。在互联网圈有一个段子:我把你当好友,你却把我当成“私域流量”就是在影射这个词的真实含义。
6、用户心智
许多互联网公司以占领用户心智为目标。也就是说,消费者在做某件事时,会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品牌。比如打车,我们会想到滴滴,购物会想到京东、淘宝等。
说白了就是利用一些手段让用户“上瘾”,通过不断“洗脑”让用户养成消费习惯。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中国互联网,缺的就是原创和技术驱动,大部分都是对标国外的竞品,依托国内的人口流量,不断改变场景,不断降维,然后收割用户。
只有真正在局内的人才会知道,所谓的“高大上”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糊弄外行的手段而已。
你的行业内有哪些“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