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说:大家都知道UGC,也可能听说过PGC,那你知道还有OGC、PUGC吗?这些看起来很相近的概念,都指向了互联网的内容生产,那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今天,猫哥就为你分析这几个概念!
1、UGC
UGC模式的实践较早出现于2005年——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率先成功实践了UGC的发布和分享。同年,摩根斯坦利首席分析师Mary Meeker在《2005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报告》中,首次提出UGC这一术语。
补充:信息规模化、用户参与开放性以及交流互动性等特征彰显了UGC模式在舆论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UGC模式的现有局限又成为阻碍舆论健康发展的对抗力量。而“舆论反转”正是在包括用户在内的多种力量相互作用下形成。
(一)UGC模式对舆论事件演变的推动作用
1. UGC模式对舆论事件发展的自发驱动
一是用户通过开放性渠道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舆论发展。
UGC模式的信息规模化是用户通过开放性渠道,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结果(新媒体赋权,技术赋权)。开放参与的方式赋予了用户要求弄清事实真相、维护公民权益的自主空间,也为用户规避权力部门对话语的操控创造了可能。正是通过这一方式,用户的发帖、评论、转发、围观等行为施压政府或当事部门公布事件真相,发挥了推动舆论发展,实施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是UGC模式下碎片化的内容留给用户想象空间,激发用户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
UGC模式下的内容多以碎片化、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些内容虽不能为事实提供真实、确凿的佐证,却留给用户想象的空间:激发用户参与探究的愿望,引起用户对事件当事方、相关监管部门发起质疑。另外,用户贡献内容碎片化的背后是生产主体的非专业化。用户运用自身资源,根据兴趣,采用一定的方法生产内容,原创性成了UGC的标签。在同质信息充斥的海量信息中,富有原创色彩的内容,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还常常被赋予揭示真相的使命。比如,网络环境下由用户贡献的各类文图、视频等,未经任何处理,一经网络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就与受众将UGC的原创性等同于事件的真实性有关。
三是通过观点交锋构建舆论认同。
用户构建舆论认同是以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用户间彼此接近、共享信息的愿望为内在驱动。舆论认同主要通过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意见领袖之间,UGC与专业媒介组织之间的公开话语交锋来实现。在这一公开的话语交锋过程中,UGC的生产者及其影响者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舆论中心。这种舆论认同的“新”往往表现出与主流声音的明显差异,甚至带有一定的反叛性和对抗性。
2、PGC
指职业生产内容,与UGC相对。PGC是以职业化的方式提供相应内容,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运用新闻的专业背景,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补充:优质原创内容是新生代网红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同于普通网民的 UGC,目前大部分网红背后已经有团队支持,而且随着资本的进入,内容生产已经从个体团队转向公司化运营,这就界定了网红的内容生产具有 PGC 的属性。
网红们针对产品为其定制广告内容从而带来收入是目前 PGC 变现最常见的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企业和品牌选择追逐新世代网红这股充满生机的潮流。比如微博著名段子手“天才小熊猫”拥有近600 万粉丝,对外单条广告创意微博报价已超过 10 万元。再比如各大品牌的宣传渠道和预算也开始向时尚大V、当红博主转移。比如知名时尚公众号博主gogoboi 能在各大国际顶尖活动中得到品牌方的邀请。而papi 酱高达 2200 万的广告拍卖价,以及售价 8000 元的招标会门票,不仅产生了新媒体历史上的广告标王,更被解读出传统媒体交出市场定价权的引申意味。
3、OGC
OGC和PGC几乎没有区别,他的英文是: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是指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
4、PUGC
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互联网术语,指在移动音频行业中,将UGC+PGC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模式。
PUGC生态战略集合了UGC、PGC的双重优势,有了UGC的广度,通过PGC产生的专业化的内容能更好的吸引、沉淀用户。喜马拉雅FM目前平台内已拥有400万名主播,包括8万名认证主播,这其中既有罗振宇、郭德纲、王自健、韩寒等6000位自媒体大咖投身音频“微创业”,也有采采、窦超等诸多草根主播通过平台孵化成为声音大咖,他们共同创造了平台内2000万条有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