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该怎么赚钱?
问我妈这个问题,她说富人开车去银行贷款,穷人骑电动车去银行存款。
一
人生财富的真相,其实就是杠杆。
从资产的角度去看,房贷是普通人最大的杠杆。
比如我自己,在买房这件事上,就挺有发言权的。
盘点过去几年买的房子,买的早的已经翻倍了。
近两年买的,也把首付给涨出来了。
说说我的第一套房,就是一个杠杆的故事。
毕业后我就去北漂了,刚工作前两年,工资刚一万出头。
不过貌似是招财体质,一直对钱比较敏感。
我看好房产,核心地段的房子,未来几十年依旧会是优质资产。
可惜没多少积蓄,只有2万多流动资金,其他的钱都放在了基金各类投资品上。
父母是普通小市民,没有6个钱包,也没有北京的房票。
算了,果断放弃北京,根据自己的现金流,直奔月供够得上的强二线——杭州。
当时推算了一下自己的月工资、未来的理财收入,预计得过一年半,才能把首付凑齐。
但房价不等人,于是我就加速了——直接借钱凑首付。
在别人看来,开口借到钱挺难。
确实难,因为信用是珍贵的无形资产。
不过当时凡是开口问到的人,没有拒绝我的。
这几位都是当时的同事,有的还因为工作吵过架,居然答应借给我了。
虽然平时不相往来,但都答应了,可能是觉得我靠谱吧,此处有点欣慰。
每个人借一个月的工资,就这样每个人2-3万,签订纸面协议,每个月分期还利息,年化利率8%。
缝缝补补,拼拼凑凑,终于凑了20多万。
在售楼处和信贷小姐姐沟通,又说自己钱不多,能不能做25%的首付。
小姐姐是典型的南方美女,乌发大眼,肤白貌美,说话也软软的,很好听。
当时就帮我申请了,于是我就四倍杠杆上车了。
刚买完房,赶上政策利好,还有科技园、地铁、三甲医院和重点幼儿园、小学加持。
一年内房价就明显上浮了,加上今年疫情放水,翻了一倍多了。
当然,当时借的钱,一年内都还清了。
中间换了工作,换了城市,但这几个伙计,都没怎么催过我,想想还是挺感激的。
这套如果卖掉,扣掉各种税、银行欠款,收入净增加100多万。
正是因为有低首付的机会,房子上才可以加杠杆。
房贷是大部分人一辈子,能够借到的利息最低、时间最长的贷款。
虽然它是负债,但属于资产型负债,和借钱吃喝玩乐是两码事。
本质上是用今天的钱,去锁定未来30年后的资产。
过去十几年,过去拉开财富差距的,表面看是房子。
其实是杠杆,有点钱的借钱买房,没钱的本本分分存钱。
结果钱被有心人借去买入资产,资产继续上涨,财富差距拉得更大了。
不过在这提醒几句,不建议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做。
1、我当时做了推算,而且自己的工资涨幅可观,有稳定的现金流。
2、当时是刚需角度,房价涨跌不太影响心态。
3、最重要的,是我选对了标的。
选的城市、地段,基本面都没有问题,而且涨幅在逐步兑现。
二
当然,个人才是最好的资产。
投资理财,表面看是打理钱。
其实是打理自己身边的资源,做好配置,追求收益最大化。
相比房子、股票,个人也是资产,而且它只属于你自己,也是核心资产。
很多人只会盯着钱,但其实钱不值钱,其实资产才值钱。
过去也是,纵观历史几千年,朝代更迭,只要流通的是纸币。
总会通过无形的手,向民间抽取财富,最后的结果是钱不值钱,纸币购买力缩水,比如宋朝的交子、会子。
当时土地值钱,能够保值,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但是动荡的时候,土地也不一定是你的。
这时候人才就值钱了。
我们身处在当下,也是一个逻辑。
各路巨头攻城略地的时候,趁机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才靠谱。
有了工资这个现金流,你的流水上去了,就能去规划资产了。
一穷二白的时候咋办?
比如我自己,好好工作,热爱生活。
没钱的时候,最靠谱的是投资自己。
与其盯着理财账户里,块八毛的收益,不如多用心思在工作上。
职场上好好干,用力干,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会有超额回报。
我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工作的那些年,几乎没有按点下过班。
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后,偶尔到了凌晨。
并不是喜欢加班,而是想攒更多的经验,跳槽的时候,能够卖个好价钱。
别人不想做的项目我跟,别人讨论的时候我留心听。
老板偶尔邀请朋友分享经验,一般是各行业做到顶尖那种的,那就仔细听,多琢磨。
这件事流程有问题,怎么做可以优化,能够改进结果,就直接反馈给上级。
不会因为给我多少钱,就只干多少钱的活,反而追求结果,各个环节认真琢磨。
结果很快脱颖而出,独立带项目,招新人带团队。
工资上涨的速度吊打理财,从1万多涨到了后面的四五万。
我有个朋友,一开始只是公司的基层员工,但是和他沟通发现,此人必有前途。
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是工作上的对接,还是找他帮忙,能力范围内都给你最大的支持。
而且能够站在对方立场,帮助别人多考虑一步,万一做不到,也会给出备选方案。
很久没联系,最近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公司上市后,升职了,现在独立负责一个部门,比较忙。
选对工作,积累经验,积累认知,就是在给自己加杠杆。
而且它的变现速度更快,只是这条路,大多数人没有耐心而已。
聪明的人太多了,都想要求财,都想要求快,可惜最后搞了个寂寞。
三
相比赚钱,先守住钱,避免现金流断裂更重要。
也就是保护好自己,先把潜在的风险甩出去。
比如生病、意外、甚至猝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来。
一辈子身体健康,无病无灾自然最好。
可惜一旦发生任何一项,对一个家庭都是毁灭式的。
我另一个朋友,在一家大厂搬砖。
他们公司专门给员工买了团体险,知道是啥么?
团体一年期寿险+医疗险。
一个是为了防猝死,一个是为了解决加班带来的的医药费。
这几天的热搜,就是某公司员工猝死,挺难过的。
不止互联网行业高速运转,整个社会机制运转如此。
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小领导,甚至他们的老板,想要守住市场,都不敢停下来。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气出心梗的老母亲,想要将来卖个好价钱,都不敢放松。
甚至股民,白天炒A股,晚上盯美股,还得兼顾工作,一天也干了十几小时的活。
记得有一次,订了一大早的航班。
早上5点就要坐上网约车去机场。
本来以为自己很忙了,只睡了四个小时,结果坐上车和司机聊。
他说自己晚上接完单子太晚了,我的位置离他家还挺远,不想往返了。
于是晚上直接把车开到我家楼下,坐在车里等到5点。
都挺不容易的。
岁月静好只存在傻白甜的电视剧里。
除非你降低欲望,不去追求房子、车子、美女、孩子…
愿意接受世俗眼里平庸的生活,才能跳出这套机制。
不过这对于大部分人不现实,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好好生活。
所以先落地,给自己做好规划。
比如我自己,在买了第一套房后,果断给自己买了寿险。
每当焦虑、压力大的时候,就去增加重疾险和寿险的保额。
今年又买了50万的重疾险、300万的定寿。
不过让我吃惊的是,定期寿险的保费,居然降了不少。
盘点了一下,我买了6份重疾险,300多万保额。
为什么超过300万保额了?
因为里面有多次赔付重疾险,而且第二次赔付概率较高,也给它加进去了。
定期寿险目前有四份,累计700万保额。
去年还额外买了份增额终身寿险,这个不是追求保障了,而是为长期现金流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