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日益完善的“帮老板”功能,被打工人疯狂吐槽,疫情期间又被上网课的学生集体打一星,作为一款线上协同办公软件——钉钉在c端似乎不怎么受欢迎。
3月22日,钉钉开启了2022年的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宣布钉钉产品的logo与品牌主张将全面更新,logo从“闪电”变为“翅膀”,slogan也变得更加“渺茫”,由“让工作学习更简单”,更新为“让进步发生”。借着钉钉6.5版本的发布,钉钉还推出了多款硬件产品,宣布正式步入商业化。
作为协同办公领域的头号玩家,钉钉在这一赛道具备不少优势。此番商业化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又能否借助商业化顺利再下一城赢得战役?
01
七年第一步
此次发布会钉钉一如既往,祭出了不少大杀器。
最能引发公众热议的,无疑是推出了“下班勿扰”模式。用户在下班后,通过开启该模式,便可不再接收来自钉钉的单聊、群聊等消息通知。这一举措让无数打工人狂喜,钉钉再也不是老板手下那个万恶的“钉扒皮”了。
除了新功能的上线,发布会上,叶军还介绍了钉钉全新的应用模式—酷应用。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可以在钉钉工作群或聊天窗口中直接调起应用组件,不需要下载安装应用,也无需跳转到别的界面,简化了业务处理的流程。
硬件方面,钉钉和合作伙伴Rokid合作打造了一个全新的AR眼镜,该通过使用该眼镜,就能直接访问钉钉WorkSpace,不用电脑屏幕,也不用手机,直接在物理办公空间中进入数字化办公空间进行各种操作。
但相比起这些“新东西”,最重磅的还应该是钉钉要商业化的消息。
根据叶军介绍,钉钉目前已推出三种主要的商业化模式,即三专年费模式(钉钉的三个收费版本:专业钉、专属钉、专有钉)、平台分润模式,以及硬件许可模式,这三种模式是目前钉钉收入的主要来源。
除此之外,钉钉副总裁杨猛也介绍了钉钉商业化的产品矩阵,主要包括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IM底座、开放平台、钉钉官方应用(如邮箱、Teambition、宜搭等)、第三方应用等。
据杨猛在发布会上介绍,钉钉专业版年费是9800元,专属版是10万元起,专有版是100万元起。钉钉专业版推出以来,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目前已突破1万家付费客户。
一系列的动作彰显着钉钉进军商业化的决心,成立第七年,已经拥有5亿用户的钉钉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让市场意外。
02
烧钱解不了困局
为什么要提出商业化?
往大了说,是钉钉想继续保持在协同办公赛道的优势,使自己比对手跑得更快,护城河更深。
但更直白一点,就是不商业化很难挣钱。
2015年钉钉刚起步时,正值对手纷享销客的快速成长期。这个被业内称为“融资狂魔”的产品,希望从企业销售环节切入整体办公,打造“CRM+IM+OA”模式。这就意味着纷享销客必须选择与钉钉直接竞争。
2015年四季度,纷享销客就进行了过亿元的广告投放。网易新闻客户端首页、腾讯新闻客户端首页、分众传媒、地铁、平媒杂志,都是纷享销客投放的对象。
背靠阿里的钉钉,显然更不缺钱,大手笔投资之后获得了微博客户端开屏页、今日头条客户端推荐页、高铁、机场等诸多曝光渠道。
2018年,钉钉又一次选择烧钱,再次豪掷总共近20亿元作为补贴,整合阿里云、飞猪、天猫企业购等资源,外部吸纳ISV,享受平台流量红利,共同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旷日持久的烧钱大战,烧掉了阿里100多亿人民币,为钉钉聚拢了1亿+的用户。
钉钉惊人的亏损甚至影响到了整个阿里。
2020年的阿里财报显示,与2019年同期的19.32亿元人民币亏损相比,2020财年第4财季创新计划和其他部分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损失达30.63亿元人民币 ,阿里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由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免费提供远程办公软件钉钉所带来的亏损。
尽管背景强大,但持续靠输血终究不是办法。如今,钉钉将盈利的希望放在了商业化上。
03
得心难应手
摆在钉钉面前的,不只是盈利的困局。
互联网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之下,协同办公市场前景一片辉煌,资本更不会放过这块到嘴的肥肉。
早先,市场上就出现了泛微、致远等老牌OA(办公自动化)厂商,后来又有互联网巨头腾讯的企业微信、字节的飞书等等。可见,在协同办公行业市场,钉钉并不缺乏竞争对手。
就目前来说,钉钉的确站在了头部的位置,但高枕难无忧,钉钉一片繁荣背后依旧存有隐忧。
2020年的疫情让钉钉的企业和学校的用户数得以快速提升,对于钉钉来说,疫情就是发展的红利期。但网课和线上办公并不是常态,伴随着疫情的缓和,部分学校和企业对于钉钉的需求也会减少。如何丰富使用功能加强客户对应用的依赖性,增强客户的稳定性,是钉钉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走上商业化也不意味着一帆风顺。
不同于to C产品只需要做好用户体验,接下来就能够靠源源不断的流量实现规模化,to B产品除了需要回答用户喜不喜欢的问题,更要关注能不能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产生购买、续订等行为。
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钉钉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商业化能否成功反哺生态,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参照海外SaaS厂商的发展来看,商业化同样考验钉钉是否能在产品侧获得持续的正向反馈,是否深度服务的能力。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钉钉在国内率先喊出商业化口号的勇气值得鼓励,但如何蹚一条新路,依旧是摆在钉钉面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