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限、学历不限,月薪5000至8000元”“日薪80至150元、工资日结”……进入春招季,招聘网站日渐活跃起来,一些宣称“低门槛、高收入”的职位让不少求职者动心。
2月底开始,三湘都市报接到多起市民投诉,称遭遇了求职陷阱。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平台在认证审核环节存在漏洞,招聘乱象依旧频发,求职者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圈套,遭受经济损失。
遭遇:招聘变培训,求职先交钱
去年7月,长沙市民小杨在“58同城”招聘网站上简单填写个人信息。不久,接到一家美甲机构工作人员电话,称有份月薪5000元至8000元的工作,须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费用由自己承担。
这样的条件令小杨心动,她办理“入职”手续,并签订贷款协议,总计贷款19800元,每月还款1200元,分12期,培训周期为3个月。
培训期满后,机构向小杨推荐了一份工作,但招聘单位需要再次缴纳学费,参加店内培训才可上岗。小杨又去别的地方应聘,均要求重新参加培训。
“工作没找到先背一身债。”小杨告诉记者,培训机构宣称学完分配工作,用工资还贷款,“实际学习时间短,根本学不到什么,找的工作也与学习内容不符,现在还款压力大。”
网络招聘信息真假难辨
事实上,求职先交钱的现象并不鲜见。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虚假招聘”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检索出898篇文书。
其中,有在网上获取求职者信息后主动联系对方,谎称是企业人事直招,并虚构“高薪”“体面”的工作岗位,承诺报销车旅费,诱导求职者应聘。面试过程中,所谓的“招聘者”又打着资料费、办证费、服装费等收费项目的旗号,向求职者索要钱财。
此外,犯罪分子也盯上了网络招聘渠道。2022年1月28日,长沙市民张女士在“58同城”上找工作,被人骗去“刷单”,被骗走8万元。
据长沙开福警方通报,今年1月,辖区内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居榜首。此类案件受害人19岁至40岁的中青年居多,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不劳而获的心理,幻想获得高额报酬,正中诈骗团伙圈套。
调查:多数平台只核实发布者身份
在招聘平台上发布职位,审核难吗?
3月2日,记者以招聘方的身份进行实测。按照要求,招聘企业需要认证营业执照。记者从网上随机下载一张某公司的营业执照,上传至平台,并填写公司基本信息。
申请提交不到两分钟,平台显示“认证未通过”,称平台监测到上传的证件已被上传、认证多次,疑似存在风险,暂时无法继续完成普通认证。
在长沙从事网站招聘服务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目前,多数平台只审核发布信息主体的真实性,即个人实名认证,企业上传营业执照,“只要没有敏感词汇就能发布,至于招聘信息的真假难以分辨。”
对比各大招聘网站,记者发现,平台在审查方面松紧不一。部分平台除了核验营业执照上的信息外,还会要求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位置异常等作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