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根本不差玩具,父母美曰其名地认为每个玩具都能益智,殊不知“选择越多、幸福感越少、专注力也越差”,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买玩具了,买玩具之前先将家里“不计其数”的玩具好好整理一番,把一些不必要的玩具收起来甚至舍弃掉,根据小朋友现阶段的需求来选购新的玩具,贵精不贵多!
很多孩子在做发育商(DQ)测评的时候,普遍有“专注力不集中、容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归咎其原因,除了抚养人的养育方法、看电子产品太多外,经常被提到的就是“玩具太多了”。
美国顶尖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他经典的著作《选择的悖论》中提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
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这难道不就是“富人的烦恼”吗?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哪有这么多玩具,每件玩具都很宝贝,有些玩具还能完整无缺地保留至今。反观现在的孩子玩具太多了,却不怎么珍惜,一堆的玩具中,这个玩几分钟就随手一丢玩下一个玩具,甚至破坏玩具也不会心疼。明明那么多玩具,孩子还是说无聊、没意思。再给他买一个吧,结果买的时候兴奋,回到家里玩不过几分钟。“玩腻”了、“不喜欢”了就再买吧,孩子喜欢就行,然后家里玩具就越堆越多了。
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凯茜·茜尔娃认为:
玩具太多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当孩子精力不集中时,就不能更好地学或玩。
玩具太多,除了影响专注力,还有更多的坏处:
·1、无法做出选择,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
·2、不懂珍惜;
·3、影响孩子的秩序感:一堆乱糟糟的玩具中,成人整理一遍都难,更何况是孩子?玩具太多会影响孩子的秩序感,进而还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习惯。
·4、不愿意收拾进而依赖大人:玩具太多孩子往往不容易收拾,最后还是需要大人来收拾。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
孩子应该有玩具,但他们一次只可以有一种,第一种没有归还,第二种就不可得到。否则,如果他们同时拥有太多的玩具,就会漫不经心,等于教他们变成一些浪费的人。
那么,玩具多少会比较合适?
有些专家说3个,有些专家说每次只能玩1个,个人认为还是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来,从实践中出发,1个或3个或5个都好,重点都是让孩子能专注在玩具上的时间久一点,“玩透”一点。
哪些玩具比较合适给孩子玩?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给孩子提供这5类玩具就够了:
1、象征或假想游戏的玩具
例如过家家、角色扮演、情景/故事扮演等,都是很好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2岁多之后的孩子特别喜欢玩这类游戏,乐此不疲地玩。医生玩具套装、超市收银玩具、仿真厨房套装、水果切切乐、橡皮泥套装、洋娃娃角色扮演等都是很不多的玩具,一套好的玩具可以玩很久,建议别一下子入手过多。
最近我们家的对这种面条机彩泥比较感兴趣,每次跟她爸爸玩都能玩一个晚上。
2、促进精细动作发育的玩具
经典的如积木、穿绳子、拼装、拼图等都是很好锻炼孩子精细运动的玩具。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锻炼孩子的惊喜运动的,例如给她个勺子来练习勺豆子,给个纽扣来穿线,给写一次性纸杯来玩套杯游戏。
进阶教育拼图还不错,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选择不同阶段难度的拼图:
3、艺术类玩具
画画、涂色、黏土、撕纸、涂鸦、音乐等都是不错的。不过我比较佩服的是有些家长的创意性很强,为了娃这是拼了,利用生活中的树叶、石头、花生壳等都可以跟孩子创造出一个作品。有了孩子,父母也变成全能了。
4、语言或概念类玩具
除了公认的绘本之外,还有早教机、棋牌类和桌游玩具都属于这一类,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和逻辑思维。
这里我比较有心得的是绘本和早教机。暖暖是从不到6个月就接触绘本,很小就能专注自己看绘本半个小时以上,每到一个阶段我就会给她买一些新的绘本。早教机的话也入手了两个。
3岁的宝宝可以考虑以下这些绘本:情绪管理类绘本、英语启蒙类、科普类。
早教机的话,3岁的孩子可以放弃以前的“故事机”了,可以入手有“教育、学习”功能的早教机,例如有熏听功能的牛听听。另外3岁后的宝宝阅读的绘本不像以前的以“以图为主”的绘本了,绘本中的文字部分会越来越多,注重孩子看绘本的还可以入手物灵的绘本阅读机器人。
5、 促进大运动发展的玩具
球类玩具,各种车类(单车、平衡车、滑板车等)都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四肢,球类还可以同时锻炼孩子的拿、捏、扔、踢、抛等动作发展。
3岁的孩子,可以尝试入手平衡车和单车了,其中平衡车比较考验孩子的平衡力和耐心,要上手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家长可以辅助孩子慢慢上手,这个过程超级有成就感的!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选择,个人觉得其实还有更多的大类,并不一定要局限在玩具和绘本。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选对玩具的同时做好玩具的管理工作,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专注、有秩序感),这个过程,所有的工具都不如家长的教育和引导,都不如亲子陪伴,爱比一切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