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学是想说楼主非常“正直”,就像春秋时代的古人柳下惠一样,面对美女,坐怀不乱。
“柳下惠”这个名字,在春秋战国的古籍中频繁出现,可谓那个时代的“网红”人物。
而我们对于“柳下惠”的了解似乎只有“坐怀不乱”这四个字……
我们好奇,是什么样的原因,才会令一名成年男性与一名美貌女子(存疑)在独处时仍能保持“正直”?
一:柳下惠是谁?
西奇妹粗略查了一下,《孔子》、《孟子》、《庄子》、《论语》、《墨子》、《荀子》、《战国策》等大佬著作中,都提到了“柳下惠”这个人物。能得到诸子百家的认可,是因为柳下惠的“人品”。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人物,姓展,名获,字子禽。刚开始他是鲁国一个管诉讼的小官,但因为他“耿直BOY”的属性,常常得罪权贵,外加他不喜欢巴结上级,所以连续三次被罢官。柳下惠的这段故事被记录在了《战国策》里,我们来看:
《战国策》:
“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
虽然遭遇三次“失业”,但柳下惠的道德情操却已名满天下了,所以诸侯们都想聘请他去“再就业”,但他拒绝了所有邀请,坚持要待在鲁国。因为他觉得自己“耿直BOY”的属性,到哪里都会因为“坚持做自己”而被罢免,所以还不如一直留在家乡呢。
▲柳下惠为春秋时代人物。
正直的男人勇于做自己。
真香。
于是诸子百家纷纷以柳下惠为道德楷模。
这个正派的故事继续往下发展,却逐渐变了味。
因为“耿直BOY”的身边突然出现了一位女性……且故事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添油加醋”……
我们先来看原始版本:
《荀子·大略》:
“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这个“后门者”是不是一位美女文中并没有解释,但柳下惠能“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众口铄金,同穿一件衣服却能让大家都不“指指点点”,可见品德是非常“正直”了。
这个初始版本经过诸子百家的多轮“转发点赞”,到了汉代,变味了……
来看资料(嫌麻烦可直接跳过看小妹注解):
《孔子家语》: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厘妇,厘寡妇也亦独处一室。夜暴风雨至,厘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厘妇自牖与之言:“何不仁而不纳我乎?”鲁人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妇人曰:“子何不如柳下惠?然妪不建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鲁人曰:“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孔子家语》中的这个故事是从旁人口中来描述柳下惠的“正直”。
故事说鲁国有个独居的男子,他的隔壁有个独居的寡妇。有一天暴风雨来临,寡妇的房子崩坏了,于是半夜来敲门,要求男子收留自己。
这个无理要求被男子断然拒绝,理由是:“我听说男男女女不到60岁是不能独处的!而我和你尚年轻!”
寡妇反驳曰:“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他品德高尚,即使与女子独处,国人也只是称赞他的品德!”
男子回复:“柳下惠固然“可以(坐怀不乱,仍然可以保持正直)”,(但)我固然“不可以”。正因为如此(我知道我做不到),所以我用我的“不可以(不开门)”,来学习柳下惠的“可以(坐怀不乱)”。
是不是这段古文的意思有点绕?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柳下惠在汉代仍旧没有正面登场,但比起最初版本,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了许多。
▲柳下惠为春秋时代人物。
然后继续“添油加醋”,到了元代,故事变成了这样:
《纯正蒙求》: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元代人喜欢写故事你们是知道的,到了元代,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已经完全成型,时间地点人物基本完整。
二: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原因是什么?
故事讲完了,你是否跟小妹一样好奇,为何我们忍不住,而柳下惠却能轻易地“正直”?
文中没有写,小妹来猜测一下,原因不外乎以下4个:
(1)审美问题:
简单来说,该女子不是柳下惠的菜。没感觉。
(2)该女子身份特殊:
由于该女子特殊的身份,只能让柳下惠压抑住自己的情感。比如对方是很值得尊敬的长辈,绝不能冒犯。
(3)柳下惠是真的“正直”:
柳下惠品德高尚,你不能用你的小人之心来度君子之腹。你把持不住,柳下惠肯定能。
(4)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柳下惠”!
其实说了前三个理由都不重要,这第四个才是小妹想重点说明的!
小妹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坐怀不乱”故事的演变,它从最初的《荀子》(战国末期)中性别不明的“后门者”到《纯正蒙求》(元代)中的“忽有女子”,整个故事越来越丰满。这不奇怪吗?
“不奇怪。”
因为这个故事大半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来看时代背景,虽然唐代社会风气还较为开放,但到了宋朝时期,理学开始盛行,号召“存天理,灭人欲”,女子的裹小脚的风气也从那时开始流行,人们观点中标准的优秀女性是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为什么?“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为了给这些理论做支撑,就需要寻找一位先贤来做典范。找谁好呢?找当时人不可能,那就到古代的圣人中找一位吧,恩,“柳下惠”这个形象不错,有慧根。
孔子评价柳下惠:
《论语》:
“言中伦、行中虑”。
孟子评价柳下惠:
《孟子》: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等等等等……
大佬们都说好!那就他了!故事稍微加工一下就能拿来用。
很好,问题愉快地解决了!
西奇妹说:
虽然我们都愿意相信“美好”,但世界上大概率不存在柳下惠。
一个聪明女人,不会妄图去考验自己的男人坐怀不乱。因为柳下惠,只能活在春秋时期……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