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以来,我国南方陷入一片炙热,以四川、重庆为中心已经从传统的“火炉”升级为“炼丹炉”。在多地突破历史极值之余,据中央气象表示已经确定2022年夏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高温天气带来的隐患不少,按照官方预报未来川渝还将继续高温。就在这个时候一奇景发生:霸占全国高温榜已经长达十多天的重庆出现了罕见的“三日同辉”。
全国极端高温事件分布图(6月1日-8月15日)
这起事件就发生在日前,如果放在一般情况下还好不会引起这么大热议。但恰逢极端高温,在上月才刚出现“二日同辉”,如今又现3个太阳。不少人纷纷感慨:难怪这么热,原来有三个太阳,这是在“打怪升级”啊?还有比较幽默的小伙伴,打趣表示:难不成要民间推选,学习后羿射日了?而当地有老人则表示,按照民间传言,这很有可能是灾祸发生前的不祥之兆。
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022年地球快要被热得“燃烧”起来,重庆出现的3个太阳真的与之有关吗,和灾祸传言真的有联系吗?下面不妨逐一了解一下。
重庆南川区上月出现“2个太阳”
历史上的“三日同辉”事件!“灾祸预兆”传言从何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三日同辉”事件已经并非首次发生,在历史上乃至现如今都曾发生过多次。据悉,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籍《春秋》中曾记载:“两日并出,地裂水不流”。而“后羿射日”的传说,更是民间流传甚广。于是“三日同辉”、“五日凌空”因为看到的太阳更多,数量越多就越罕见,也就被认为即将发生更大灾祸。
而就从古今中外、古至今的诸多事件来说,其中有一部分十分凑巧地和灾祸刚好碰上,或者因地方敏感,容易将两者引发联想。不妨看看以下事例:
- 1551年4月的时候,马德堡城眼看就要被攻破,城内人一片恐慌之际,但突然敌军直接放弃紧急撤退。据悉,原来是因为敌人久攻不下,又见到在该城上空出现了“三日凌空”,于是认为是上帝不让攻打此城,于是马上撤退。
- 2020年12月,在北京宣武门上空意外出现了“3个太阳”。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宣武门就一直是囚车出入的地方,在门外就是刑场,因此宣武门也被称为“死门”。历史上文天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人都是在这里问斩,而2020年又正值美国、澳大利亚野火不断,北极圈极限高温,于是不少人就担忧会不会此时此地出现3个太阳预示了什么?
- 无独有偶,2021年3月的时候,在河南多地上空罕见同时出现“3个太阳”。在引发围观的同时,也有引发不少人害怕,担忧会是“不祥之兆”。因为就在2月份的时候河南曾发生过“雷打雪”奇观,这两者接连发生让不少人都产生了联想。
……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值得注意的是,纵观这么多起事件,无一例外,每次出现都容易被人们和某些不好的事情联想在一起。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魔方看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确实很罕见,见得不多所以容易产生和生活中找不到科学原理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第二,古代的典籍、民间传言影响,使得老一辈产生“事出异常必有妖”的固有思维。就像如今的很多陋习,老一辈认为很有用,但从科学角度来说毫无根据。
重庆出现3个太阳真的是“不祥之兆”吗?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鉴于以上的分析,魔方的观点也很明确,“3个太阳”和“不祥之兆”的传言没有关系。结合重庆云阳出现的实景照片,从本质上来说,“3个太阳”奇景就是属于天气现象,被称为“晕族”,细化的话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幻日”。“晕族”成员很多,包括“幻日”在内还有“日晕”、“晕圈”、“光柱”等等,确实一般情况下因为形成条件苛刻,所以多年见或者没有出现过的奇景。
那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从“幻日”的一般原理来看。幻日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要想形成此景,需要天空中分布着大量微小的六角冰晶,然后经过日光折射,才能最终形成。幻日由于大气中冰晶的形状以及数量不一,因此在不同色光的折射原理,还会形成不同形状、角度、乃至颜色的彩色太阳、彩色光晕。
而就此次重庆云阳出现的“幻日”来说,从流传的视频及照片中也能看到当时正好处于接近傍晚,这和“幻日”形成的时间点也不谋而合。重庆云阳出现“幻日”的时候,刚好傍晚时候气温稍降,这个时候拥有稳定的大气层、适量的云、大量的水汽、冰晶等条件。而这也就能解释,为何重庆这么热还能形成“幻日”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遇到“幻日”的时候可不要长时间盯着看。这一点也被专家经常提醒,因为无论是“幻日”还是“日晕”、“光柱”等,这些现象因为冰晶的折射让我们看到罕见的奇景,同时也会容易因为刺眼的光带来视觉损伤。
总结
总而言之,重庆出现的“3个太阳”并非有什么征兆,上月曾出现更罕见的2个太阳原理也是如此。它们原理都是一样的,都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现象,这都属于大自然的“馈赠”,没必要每次都认为是不祥之兆。
这些大气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原理解释的,只是说了解太少,希望未来大家看到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至于川渝江高温,相信大自然有它的一套自我调节方法,我们身处其中能做的只能是适应它,尝试从自身改变让它未来更温和。总的来说,还是需要人类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