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比三家?不,是价比N家!
在购物前做好充足的功课,是给予钱包应有的尊重。
价格作为驱动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要素之一,更是商家销量保证的前提。
如今淘宝官方推出了“比价”功能,价格透明度再度拉满,商家又该如何应对呢?
官方“比价”功能
日前,淘宝推出了消费者期待已久的官方“比价”功能。
在淘宝App内搜索“有好价”,就能够进入比价查价界面。
在该界面,选中商品即可查看在淘宝中所有同款的最低价,部分商品还会生成一条价格曲线,供用户参考产品目前的价格走势。
不过,每位消费者看到的商品都不会相同,系统会根据你最近浏览、收藏、加入购物车的商品作为显示,排列方式由价格最低至最高,且显示近90天的价格。
该功能与第三方插件的功能相类似,只不过淘宝官方功能匹配度及优化空间会更高。
冲击低客单价市场
乍一看,该功能对于低客单价的商家来说是一件利好,能够在中高客单价中获取更多的流量,相反中高客单价的商家或许会因此流失不少流量。
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试想,什么样的商家需要在“比价”功能中获取流量?一定是客单价较低,且商品类目并不贵重的商家。
比如零食、服装类商家的商品,其同行价格可谓是“百花齐放”,同样的商品不同的店铺有无数种价格。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商品并不是那么“有所谓”的需求,所以价格低的商品就会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反之,中高客单价的消费群体并不会那么看重价格,价格仅是影响购买力的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低客单价的市场竞争压力或许会增大许多,特别是依赖起量增加利润的商家。
通常来讲,玩得起价格战的商家基本拥有供应链、渠道、资本等优势,他们或许会愿意这样抢占市场。而那些没有特别优势的商家,就是凭血本抢流量。
不管如何,商家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价格会是全网最低!
为何推出“比价”功能?
就目前来看,“比价”功能的推出是针对低端消费的群体,告诉大家平台能够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从而帮助淘宝夺回更多下沉市场用户。
如同前两年上线的淘特,为阿里成功拉回2.8亿的用户一样。
而且低客单价市场中,有一部分是无货源店群模式的商家,他们会抓取别人的商品,并涨价售卖,面对的也是低消费用户。
换个角度而言,平台中的商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淘宝此举可能是在倒逼商家在产品端和视觉端中做创新,以质取胜。
如果问GMV和创新哪个更重要?从短期而言必然是GMV,而从长期发展来看,层出不穷的新品能够盘活一整个类目的良性竞争。
有点像抖音“铁粉”机制一样,用粉丝作为内容把关的第一道坎,“哄”开心粉丝才有资格出圈。
最终回归到我们听出老茧的一句话——产品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平台而言,拥有更多优质的店铺才能留住无限的用户。
犹如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一般,商家的质量上去了,用户的留存也就多了,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更大了。
商家该如何应对?
今天自己卖9.9元,明天就会有人卖6.9元。
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
久而久之,一味地拼低价打价格战,只会互相伤害,难有胜者。
可以想象,未来同质化的产品会走向价格竞争,降低商家的毛利率,最终无利可让的商家将被淘汰。
而这些商家都会有一些共同点:不具备创新能力,仅仅只会跟款,缺少核心竞争力…
换言之,只有与同行形成差异化,凸显某一优势,巩固核心竞争力才能屹立于市场之中。
比如将客单价拉高,做标签型、粉丝型的店铺,装潢好店铺,做好详情页等…
这是平台所希望看到的,也是符合电商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
跟款模仿的确容易,但也压缩了创新型电商的生存环境
如果未来某一天,没有人再创新了
那商家还能模仿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