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侧重于品牌化、精细化运营。
但是很多新卖家都没有比较完整的精细化运营思路,更习惯通过简单粗暴的”铺货”来经营店铺。
铺货确实有一定好处:可以短时间内快速补充店铺商品,让店铺看起来更丰富、商品更齐全,起步更快。
但是,铺货完了以后如果不根据市场需求做优化和调整,那么大部分的产品都会变成滞销品,大量滞销的产品会拉低店铺整体动销率,也会对店铺权重产生一定的影响。
产品关键在精不在多
我们上新产品,如果只是把供应商提供的图片转移到Lazada平台上,那其他卖家也能做,而且可能动作比你更快,还积累了较多的销量和评价,凭借销售能力获得更低的进货价,作为后来者,怎么竞争得过呢?这就是盲目铺货的最大弊端。
铺货只适合前期市场调查,店铺中的部分产品有销量以后,就应该根据产品的特点,判断出市场需求、找到类目空白进行深挖。
任何电商平台,都是以“爆款产品带动店铺”为思路的,也就是:如果店铺有一个搜索排名靠前、销量较高、评价多的产品,这个产品会持续为店铺带来新的流量;流量稳定之后,就会不断增加粉丝,凭借粉丝对店铺产品的信任,店铺其他产品也能被带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产品有出单,说明有市场潜力、符合一定受众的需求,这时候,应该乘胜追击:可以配合平台活动或者搜索广告,增加产品的曝光,按周期观察一下产品的流量和销量变化,再根据广告和产品表现做针对性优化。
如何根据数据做优化
比如:一款产品使用广告后,单日点击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收藏加购数量也比较多,但是下单的较少。这说明了:大部分顾客对产品有比较高的兴趣和需求,但是可能因为顾虑价格或其他因素,所以没有直接下单。
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适当调整产品的价格,降低产品的利润率或设置包邮。调价以后,一般加购、收藏的顾客就会因为价格下降产生购买的欲望,完成下单;
加购不下单一般是买家想要比价,只要通过价格优惠刺激,很快就能做出购买决策。很多时候,让顾客下单只差这“临门一脚”,但是因为很多卖家都不重视,而错失了很多订单。
再比如:很多卖家都非常头疼:为什么广告一停,流量和销量都没了?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产品本身的自然排名并不高,通过广告才能把产品推到其他产品的前面,一旦停止广告,排名再次靠后,就导致流量和销量的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做产品优化,通过广告积累的销量,提高产品的权重。
具体做法是:参考相同类目产品自然排名较高的热搜关键词,对标题进行调整,每次调整不要超过3个关键词,避免影响权重;然后利用优惠券、多件多折等营销工具,让顾客为了“凑满减”而购买更多产品,利用广告产品带动店铺其他产品的曝光,发掘更多市场潜在需求产品。
在这里要提醒:不要过分依赖某个爆款产品,否则,一旦这个爆款被别人抢走,可能会消耗非常多的精力和资金去恢复。所以,持续挖掘潜力产品比靠单一产品支撑店铺经营要安全得多。
选择店铺主推产品
七分选品、三分运营。跨境电商运营实际上是不断适应市场、积累和掌握选品经验的过程,产品优化和营销才是运营的重点。
单纯铺货就想要获得比较好的销量,除非你的运气够好,刚好选到了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但是这种运气不是人人都有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店铺运营起来的,没有捷径可以走。
所以,卖家运营店铺,最关键的是详细分析一下店铺已经上架的每一款产品,找出10-30个店铺主推款,集中资源先提高主推款的流量和销量,打造成为店铺的优势产品,为店铺带来源源不断的自然流量,在后期上新新品时,才能实现运营效益最大化。
如果你想问:我怎么知道哪些产品适合做主推款呢?
那么我要反问你:你当初选择这些产品上架的理由是什么?这些产品的优势在哪里?是进货价低?还是款式适合市场消费人群?用于低价引流还是提高盈利?
很多人以一副“钓鱼”的心态做跨境电商,认为抛出诱饵(上传产品)后等待鱼上钩(出单)的就可以了。
却没想到:想要钓更多鱼,首先应该要选择鱼最多的池塘、用鱼最喜欢吃的鱼饵,才能达到目的。而选择的过程,才是真正拉开距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