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为什么简称晋)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沁源县来说,人口仅16万,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区、安泽县、古县,西连灵石县、霍州市,北靠平遥县、介休市,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全境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74千米,总面积2549平方千米。在历史上,沁源县这一建制始于北魏时期,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为什么简称晋)

首先,沁源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境属黄土高原区,地理单元属沁水盆地西部隆起区太岳山系主脉,西北隆起,东南倾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处2523米。沁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平均温度8.6℃,年相对湿度平均65%,年平均降雨量656.7毫米,年均气温8.7℃,无霜期90~1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19小时。沁源县境内有沁河、汾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地上地下水总储量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867万立方米。沁源县林地面积达2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3%,居全省之首。天然林114万亩,占全省的7.2%,树种130余种,以油松、杨树、桦树、栎树、落叶松为主,林木总蓄积量586万立方米,全年生产量17万立方米。就沁源县的历史来说,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为什么简称晋)

到了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沁源县一带属韩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长治市沁源县一带属上党郡这一建制。西汉时期,在该地区设立谷远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沁源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西晋时期,废县,属上党郡。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528年),始置沁源县,县治在今城南一里许。同年,于沁源县置义宁郡,领团城、义宁、安泽、沁源等县。北齐,北周时,沿用不改。根据史料的记载,沁源,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

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一说山西省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自北而南,向南经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自晋城市郊区(泽州县)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 [4] 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南流入黄河。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为什么简称晋)

由此,就沁源县这一建制,始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接近1500年的历史了。隋文帝(杨坚)开皇十六年(596年)治沁州,州治在沁源县城南。同年,沁源北部始置绵上县,属西河郡。隋炀帝(杨广)大业初,沁源属上党郡;隋恭帝(杨侑)义宁元年,仍复义宁郡。唐高祖武德初,复沁州治。同年,又在沁源西部,分设招远县,沁州,三年废,招远县仍归沁源县。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沁州为阳城郡。领沁源、和川、绵上。唐肃宗(李享)乾元初复称沁州,故治在沁源县。北宋建立后,沁源县属威胜军,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沁州从沁源迁到沁县,沁源县仍属沁州。金初沁源亦属沁州;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始治谷州,谷州治在沁源。

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为什么简称晋)

最后,元世祖至元年间废谷州,属沁州。明清时期,仍属沁州,州治在今沁县城。到了1914年,沁源县属冀宁道。1928年,沁源县直属于山西省。1958年,沁县和襄垣合并不久,又和沁源三县合并为沁州。1959年,沁县、沁源、襄垣又按原地分为三县。1985年,撤销晋东南专区,分设长治市和晋城市,沁源县属长治市管辖。如今,沁源县属山西省长治市。截至2018年底,沁源县下辖6个镇、8个乡、1个开发区,总面积达254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16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沁源县,你怎么看呢?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6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