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价和实际售价好比是能奶奶和熊奶奶,差了不是一点点。
有网友向解读君吐槽,自己想给领导送礼,既不想花费太多又不想丢份儿,于是在淘宝上搜到了一款长得挺像小罐茶的产品。
然而,这款产品的价格却让他犯了嘀咕:售价1999元被一道横线狠狠“划去”,现在只需298元即可抢购,咨询客服还能在此基础上再领“满减露营优惠券”……
这款产品到底原价是多少?被被狠狠划掉的价格到底存不存在呢?还是说店家就是刻意造成该产品曾经很贵的错觉?
一头雾水的解读君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了淘宝对划线价的解释。
好嘛!划线价并非原价仅供参考,那这家店铺也太客气了,为什么不把划线价定到9999,既讨口彩又显折扣低?
解读君猜测,估计店家的小九九剧场是这么想的:骗人也不能太离谱,牛皮吹得要适度,客气一点标个1999,上钩的人更多。
↓
不仅是淘宝,京东也存在很多划线价,而对划线价的解释也和淘宝大同小异。字数很多,解读君总结了文字的核心解释,就是:划线价≠原价 。
那么除了这两大电商巨头,其他电商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划线价乱象呢?
解读君打开了叮咚买菜APP,划线价也随处可见。套路是一样,但和淘宝京东不同的是,叮咚在对划线价的解释上,却显得更加“别有用心”。
根据叮咚的价格说明,划线价并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所指原价的含义。
这样的界定明显比淘宝京东更让人有一种急吼吼想要撇清关系的意味,为什么电商对划线价那么谨小慎微又不愿放弃?
↓
其实早在2018年,北京朝阳法院就有一起对划线价的司法判例:冯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的数码专营店看到电脑内存条的折扣信息,商品详情页面上标明:“划线价2199.00元,促销价1799.00元”。
在咨询平台在线客服2199元是否是商品原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冯先生付款购买了4条内存条。当商品到货签收后,冯先生发现该品牌内存条实际售价并非2199元,而是电商虚标原价。
受理此案的北京朝阳法院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电商虚构商品原价、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案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注的原价属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从未有过交易记录等情形。
且消费者询问客服后得到明确答复,2199元为商品原价,因此构成欺诈。
不过,随着电商和商家日渐精明,他们也会对“划线价”进行特别说明,即“划线价”是指商品的专柜价、吊牌价、正品零售价、厂商指导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并非原价,仅供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电商对划线价作出过解释,是否就意味着电商就能免责?
答案是No,法院还认为,这些看似全面的表述,实际上并未将划线价指向的价格到底是什么描述清楚,不排除构成价格欺诈的可能。
看来,想要知道这空中楼阁般的划线价到底指向什么,已经几无可能。解读君想起了买车时经常遇到的厂商指导价,可问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有任何实际意义吗?
注意!厂商指导价并不等同于原价、更不是到手价。有些品牌车辆的厂方指导价从来就是高高在上,按指导价肯定卖不出一辆车。理由很简单,大家都知道这辆车根本不值那个价,但定价高点就给经销商玩折扣价格游戏提供了空间。
其实放到线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划线价就是用来被划的。
划线价之所以成为电商定价套路的标配,还是因为钻了消费者对低价诱惑难以抗拒的心理,这样就容易被商家各类“先涨后降”“虚报原价”等套路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