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副感受美的灵魂飞扬华夏,去发现大美中华——是为题记!
我国有一首民歌,它以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歌声唤起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只要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响起,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黎民百姓还是艺术家,都会产生共鸣。它以超越地域和环境的淳朴之美,感动了每一位听到它的人,被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所喜爱,也由此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乐曲,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歌曲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代表之一,被几代歌唱家不断演唱,它就是弥渡民歌《小河淌水》。它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弥渡一探究竟。
弥渡民歌《小河淌水》
弥渡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大理州东南,北靠祥云县,南邻南涧县,西接巍山县,东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为邻。弥渡在唐代就是南诏国的腹地,被誉为“六诏咽喉”,境内有三条古驿道。长期以来,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马帮带来了各地不同类型的山歌小调,经过长期的积淀和演绎,发展成当地的弥渡民歌。1947年,一位来自弥渡的云南大学学生尹谊公根据家乡民歌《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改编整理填词,形成了日后传唱全球的弥渡民歌《小河淌水》。如今,弥渡民歌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尹谊公和《小河淌水》功不可没。
弥渡民歌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尹谊公(公元1924年10月——2005年12月),男,汉族,云南省弥渡县密祉镇文盛街人,中共党员。1944年10月在云南大学读书期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4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受中共地下党委派,回到弥渡组建中共弥渡县第一个地下党小组,并担任支部书记。1949年先后任“边纵”八支队特派员、弥渡区区委书记、滇西地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1950年任楚雄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此后长期在思茅地区(今云南省普洱市)工作,曾被错划为右派,后被摘帽,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共云南省委等单位工作,2005年12月去世,享年81岁。由他整理改编填词的《小河淌水》风靡世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无法抹去勃勃英姿。
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生的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