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最近,我又在看《我不是药神》,不得不说一部好电影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每次看就有不一样的认知。

作为当年2018年的年度黑马《我不是药神》,以31亿的票房打破了很多人的出乎意外,原来现实题材电影也可以这么赚钱。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其真实事件取自2015年的“陆勇事件”: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陆勇

当年,陆勇自己得了“慢粒细胞白血病”,需要终生服用一种叫格列卫的瑞士进口药,一盒价格23500,一个月就要一盒。

最开始陆勇也是吃了很长一段时间,实在无法承受这样子的经济压力下,最后通过一些渠道以低价从印度买入一种号称对白血病有奇效的药品。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随后陆勇也是于心不忍而在国内贩卖去帮助病友,最终被抓又无罪释放,但也因此备受争议:

不少人觉得对,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也有不少人觉得按照规定办事,这样才不会乱了。

所幸的是这个药最终纳入了医保里,而其中就离不开陆勇的努力下,为更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而《我不是药神》就是聚焦于徐峥扮演的药贩程勇,从最初【谋利】再到最后舍己为人的感人故事。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其实,《我不是药神》最开始并不是这个电影的名字,曾经历过三次改名:

最初是“印度药神”,再到“中国药神”,最后正式改为“我不是药神”。

影片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一大问题“药贵”,以至于不少人吃到倾家荡产,最让人动容的还是老太说的那句。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我求求你,别再追查印度神药了,行吗?…

“四万块的ZB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也被吃垮了。”
“谁家还能没个病人呢?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不少人也是看到这句话而动容,而《我不是药神》最终结局是程勇判了几年,却只有前小舅子来接他出来,其他曾经帮助过的人都是一个没有来。

这是个耐人寻味又悲凉的结局,不少人都愤愤不平,好人似乎得不到好报。但在我看来,这是最“人性”又合理的事。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首先,没了程勇的帮助下,那些病人没在。毕竟格列宁的价格不便宜,程勇进去,自然也就没人替他们买药了,时间久了,慢慢也就陆陆续续离开了。

这也就很好解释程勇出来没人迎接的合理原因,毕竟大家都没在了,也就没人来了。

然后是最“人性”的原因:

第一,大家本来就是买卖关系,我给钱你卖药,自然也就没有交情可言。

举个例子说,我去超市买东西,给了钱也就不会有太多交情和感激,感觉就是一件很合情又合理的事。

换到《我不是药神》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人性的弱点了,既然是买卖关系,那也就不用去接你出狱了,毕竟你也是拿了我的钱办事,真没多少必要。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第二,程勇一直帮,慢慢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毕竟帮多了也就觉得变得理所当然了,毕竟病友也没叫程勇要这么做,只是他出了这个头。

事实上,一个人帮你一次容易,次次帮你也可以。但是有些人把帮助当成了习惯,那就是可耻与理所当然了。

到了最后,也有一些人因为得不到帮助,就会记恨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正是人性的弱点。

所以,我在看到《我不是药神》最后那个一群人迎送的场面,看似感动,也有了一些复杂情绪。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不少人是心疼好人却得到这样子的结局;

但也有一些人是心疼自己没了便宜格列宁的药可以吃;

同样也有人来看热闹,毕竟程勇赚了他们不少钱……

动图封面

正如《我不是药神》里的张长林说: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其实,这个迎送的场面同样也是演绎“穷人”之下的复杂心理:“穷久了,人心也就跟着穷了,捂不热。”

毕竟穷人总是在无可奈何的生活中,慢慢变得沉默不语,或是不敢说话,只能冷漠看着。

至于这个万人迎送又落泪的局面,最后却是应对着无人接的尴尬又悲凉结局,有着强烈对比,或是讽刺。

我不是药神真实事件 我不是药神揭示的社会问题

最终,我才得知《我不是药神》确实不是药神,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群穷人。

他们也只是在生活中无法改变的人,心也就慢慢变穷了,这才是最难治的“穷病”

你如何看待《我不是药神》里的无人接结局,是合理?还是人性?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7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