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这句话出自元·岳伯川《铁拐李》,其意思是花有重开的时候,人不能返回到少年时代,是让我们懂得珍惜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的美好,不局限于欢快的玩耍,交心的朋友,一生难忘的几件事。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有几件能够拿得出手的家具,也是一种值得怀念的情怀。
常听朋友们说起一句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话真的很经典,情真意切,只要是过来人,都能明白其中蕴含的真情。
在70年代,物质生活并不富裕,身上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当年母亲都是用手缝。而在有条件的家庭,缝缝补补可以用到缝纫机,这在70年代算是一个家庭大件了。
这里可以简单说说70年代的家庭四大件,“四大件”又叫三转一响,是中国在1950年代后期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电风扇。
缝纫机在如今看来很普通,但在70年代想要购置一台家用,就算是工薪家庭,那也得花几个月的薪水。因为贵重,所以珍惜;因为是一种情怀,所以怀念;因为是母亲的缝制工具,所以感恩。
现在新衣服基本穿不坏,需要缝缝补补的情况很少,或者坏了就直接换新的了。但依然会发现,有人愿意出高价来回收70年代的缝纫机,不免产生一个疑问,这东西还能做什么?专家一语道破了玄机。
既然是70年代的物件了,很多都已经不能再使用了,因为常年搁置在角落里,里面的零部件会损坏。愿意花钱回收的人,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怀旧的人。这种人一般心地善良,人到中年衣锦还乡,但家里的父母却已是满头白发,触景生情之后,很想念当初的生活状态。或是父母无情的离去,此地此情此景勾起无限回忆,不禁泪湿衣襟。一台老式的缝纫机,也就是一段感情的寄托。
第二种情况,装修用的摆件。一些复古的餐厅,特别是年代感很鲜明的场景,装修时就需要这样的物件来摆放,能不能用不重要,主要是那种穿越时空的认知感。
第三种情况,拍电视剧用。当然如今短视频也很火,一些需要70年代布景的时候,一台那个年代的缝纫机,是多么有代入感。
第四种情况,主题感很强的博物馆。物以稀为贵,70年代的缝纫机能放到现在,那已经是个“古董”了。在举办一些主题博物展览时,是需要的。
在这些特定的场景中,一台缝纫机,也就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虽然年老了,但这是一个年代的符号,是一代人的生活轨迹,是值得珍惜很怀念的情感。
归根结底,专家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词语来形容:情怀。不论拿去做什么用途,其实那都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