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脉)是山西省与河北省的界山,而太行山的长度,差不多就是晋冀二省边界的长度。这样的情况在南方也存在,比如湖南省与江西省之间的罗霄山(脉),江西省与福建省之间的武夷山(脉)。
武夷山脉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起于福建与浙江之间的仙霞岭,出枫岭关向西南延伸。武夷山一般分为两个概念:武夷山脉、武夷山。武夷山主要是指武夷山脉的东北段,也就是福建省南平市代管的武夷山脉这一带,主峰是海拔2150多米(长度说法不一)的黄岗山。武夷山脉自铁牛关南下,经甘家隘、鸡公岽后,接广东与福建交界的九连山,全长有五百多公里。而这五百多公里,基本上就是江西省与福建省边界的长度。
有意思的是,武夷山(以下皆指武夷山脉)不只是江西与福建两省之间的界山,同时还是两省河流的界山。江西省的很多河流,与福建省的很多河流,就隔着一条并不宽阔的武夷山。江西省的河流北上奔腾汇入长江,福建省的河流东下滚滚入海。福建省简称闽,和作为福建省最大河流的闽江有直接关系。
闽江有三大源头,北边的是建溪,中间的是富屯溪,南边的是沙溪,三溪(富屯溪先与沙溪汇合)在南平市延平区汇合后,以下才称为闽江。而三条溪的源头虽然距离遥远,但都发源于武夷山的福建一侧。另外,福建省西南还有一条大江,就是汀江,也发源于武夷山的福建一侧,由北向南流淌,进入广东省东部,称韩江,在汕头市入海。
江西省也是类似的情况。江西省最大河流是赣江——万里长江的重要支流,江西省简称赣,也和赣江有直接关系。赣江在赣州市主城区以上才称为赣江,有二源,南源是章水,东源是贡水,也就是赣江的正源。贡水有两条分支,北称梅江(接入琴江),南称绵水,琴江与绵水都发源于武夷山的江西一侧。
江西省的大河还有抚河与信江。抚河的源头就发源于武夷山西侧的江西广昌县境内,抚河的另外几条不大的源头也源于武夷山西侧。信江有很多条支流,这些支流也都源出武夷山脉的江西一侧。江西水系的源头与福建水系的源头很近,却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意味,天涯各自。
武夷山是江西与福建两省的界山,与江苏省西北端的徐州市相隔约上千公里,看似两地没有什么关系。但有一个人,将徐州与武夷山联系在一起。彭祖,徐州古称彭城,就源于彭祖所建的大彭氏国。同时,还是这位擅长烹饪和养生的彭祖,民间传说他活了八百岁,他也被称为武夷山的开山之祖。武夷山的名字就与彭祖有着直接的关系。相传彭祖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江西与福建之间的这条山脉,因为两个儿子的名字,一个叫武,一个叫夷,所以称为武夷山。
关于武夷山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山本名虎夷山。商朝周之际,活动于今淮河南岸与长江北岸之间的虎方人,迁徙到了赣闽交界的这条山脉,称为虎夷山。到了唐朝,虎夷山必须要改名字了。何之?古人讲究避帝王的名讳,一朝新天子登基,不但臣子与帝王名字相同的要改名,地名也要改。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也就是南北朝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因立功卓著封为唐国公。李渊建立唐朝后,自然要把天下所有的“虎”字都禁掉。所以,为了避李虎名讳,虎夷山变成了武夷山。作为动物的老虎,也要避李虎的名讳,江湖俗称大虫。
由于武夷山的存在,与贵州省同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省,在古代交通落后的条件下,与中原地区(湖南、江西)的交往非常不便。古人称福建为兵家不争之地,很大的原因就是武夷山挡住了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所以,从古至铁路开通以来,福建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从唐朝开始,福建观察使的辖区就和现在一模一样,之后的五代闽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都几乎没有变化。所变化的,只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州县变多了而已。
1958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鹰厦铁路(江西鹰潭与福建厦门)穿过雄伟高险的武夷山脉,将“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建与国内其他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此后,还有江西省会南昌至福建省会福州的昌福铁路,以及江西赣州经福建龙岩至厦门的铁路,都穿过武夷山脉,武夷山脉不再是福建与国内其他地区交流不可逾越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