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提到名媛这个词,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可能都是那些温柔娴静的富家小姐。
最早,传统典籍《尔雅》中,对于名媛有过提及,书中解释为:是有美好品德的女子。后来,人们对这个词的引申意义多种多样,有人觉得性感风情的女人,才能配得上这个词;有人说性感太落俗,必须要貌美如花,才可以被称为名媛。
一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媛”被老上海称为是一种集权力与气质为一身的非凡女子。
这里要注意,名媛并不一定全是美女,但是,她们的身上却都自带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气的清冷气质。除此之外,名媛在自我意识里,是不依赖于男性的,她们是绝对不可能讨好男人的,因此,她们往往在与丈夫的夜生活中,毫无情趣。
既然有名媛,那么,相对应的就有名妓,名媛满足不了男人的名妓完全可以。从本质上看,名妓就是一个凭借肉体谋生的职业,但是,需要达到的条件一个都不能落下。这不仅需要天生丽质的绝世容颜,需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本领,需要善解人意会吹客人耳边风的伎俩,更需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心计。
通过比较,大家便能清楚地看到,名妓和名媛的身份地位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且,各自具备的技能与本职工作也不尽相同。但是,她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活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她们不仅为同时代的人们所知,更是被千百年的后世人所熟悉。时代将她们的衣着打扮一言一行,聚光灯将她们的爱情故事与人生经历通通的记录了下来,铸就成了当时时代的精神印记与风貌。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腐朽的帝制,同时,也改变了清末的时代观念与审美方式。
这其中,改变最大的莫过于人们的穿着,从此,清末的长辫子大长袍都慢慢成为了过去。在上流社会中,女性开始流行穿旗袍、高跟鞋、烫发,男性开始穿西装打领带。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从名媛与名妓的率先尝试开始流行起来的。严格意义上讲,更多的是通过名妓的尝试。
因为,名媛骨子里,充满了拘谨与安分,而名妓不同,她们的生活充斥着娱乐与消遣,是引领时尚的第一人物。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男女地位的平等显得越发突出,女性也可以与男性一样享受种种合法权利,因此,女性便拥有了受教育的权利。
这样一来,民国时期的大批女学生,一身学生装束就成了路上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如此,女学生还迅速成为了清纯、秀气的代名词,以压倒性的胜利击败了名妓,成功引领时代的新潮流。而这,竟然使很多名妓纷纷戴上圆框眼镜,打扮成清纯的学生模样。
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对于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女性,更为欣赏与关注。当时,宋美龄被人们定义为名媛,其实,倒不是因为她的容貌与时尚感,而是她与蒋介石的婚姻中所表现出的自立、自主的一面,这一点颇值得人们尊重。尤其是她结婚时,穿上的婚纱被世人称为经典,引得后来的无数人也在婚礼中,披上了婚纱。
除此之外,西方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各式各样的服饰与首饰,陆陆续续进入到了上海,使得西方的时尚迅速风靡上海,并让上海的名媛和名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什么力士香皂,什么美丽牌香烟,什么古龙香水,都在寻找着合适的代言人。而究竟哪位名媛或名妓合适,还是要看谁能推动时尚发展的脚步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名媛与名妓之间,也开始展开了透明化的竞选。在上海,开始举行第一届关于名媛的选举 ,这场选举比赛又被称为“上海小姐”选举。在这种形势下,属于名妓们的灿烂时代,渐渐落下了帷幕,画上了她们无可奈何却又只能如此的句号。
然而,在这个时候,由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壮大,上海滩一群极具现代时尚感的名媛贵妇,相继登上了时代舞台,之后,则开始出现了“明星”、“偶像”,这种现代词汇。包括当时的阮玲玉、周璇等名媛贵妇,都是当时的时代大众心中最完美的审美标准。
当然,她们接拍广告,饰演电影,是大众心里的女神,而她们的出现也标志着上海进入交际花的时代。云集的美女,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显得分外的香艳。六十年前的上海百乐门舞厅,号称“远东第一乐府”。梦幻般的灯光,玫瑰花图案的地板,浪漫的爵士音乐,光滑如镜的弹性舞池,仿佛在述说着上海的绚丽与奢华。这其中,有一个曼妙的女子,时常来此跳舞、消闲、挥洒青春,她就是唐瑛。
当时,在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她与陆小曼,并称为“南唐北陆”。继唐瑛之后,旧上海又涌现出了几位有名的交际花,如:周叔苹、陈皓明等。
但是,她们与唐瑛相比,似乎总少了点什么,“谈都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又没有我漂亮”。这是唐瑛的得意之处,也是这位旧上海交际女王,让人难以忘怀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