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
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
安徽濠州凤阳县,一个叫做汤和的小朋友出生了。
巧的是,两年之后,另有一位叫做朱重八的小朋友,也在这里出生。
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的祖籍,是凤阳孤庄村。
而汤和的祖籍,是凤阳东湖里。
孤庄村和东湖里离得不远,所以打小这俩孩子就在一起玩耍。
一条街上玩耍,光着屁股长大,交情不可谓不深。
童年时代的朱元璋,说实话,资质并不怎么样。
老实巴交,胆小懦弱,谁都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而汤和就不一样了,这位仁兄打小就有雄心壮志,喜好骑马射箭,成年之后身高足有七尺,膀大腰圆,身强体壮,文化课也没耽误,可以说是个智力值武力值双双拉满的人物。
在朱元璋全家饿死,自己只好出家当和尚,乃至于后来四处讨饭混日子的时候,汤和已经投身于起义军将领郭子兴的部队,并且战功彪炳,成为了一名千户。
(元末农民起义)
当兵的日子当然不好过,因为不是正规军,而是起义军,如果事败,那就是杀头的风险,但总要比身弱浮萍一样出家为僧,四处要饭强的多。
所以,当了千户的汤和很快给童年时的玩伴朱元璋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参加起义军,共襄大业。
按照剧情,朱元璋同志收到了汤和的信件,一定是热血沸腾,头也不回地就去投奔义军,之后建功立业,成就不世功名,诸如此类,不在话下。
然而,朱元璋收到信之后,不动声色,他把信烧掉,然后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有主角光环,他不想造反,他认为,做和尚要比造反强得多。
造反这件事儿,风险极大,说死就死,当和尚至少不会饿死。
别人流浪四方是去讨饭,而他则可以聊以自慰地说是去化缘。
对朱元璋来说,有口饭吃就够了,何必再奢求那么多呢?
但好死不死,汤和给朱元璋写信这件事儿,不知道怎么就被人给知道了。
知情者扬言要到官府告发朱元璋,没办法,现在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朱元璋心一横,只好投奔了汤和。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看来,上天要你朱元璋成就功名大业,你是躲也躲不掉的。
按理说,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又是千户,朱元璋此行前来,也是受到汤和的呼唤,来给汤和当马仔的,但在军营之中,我们却时常可以见到这么神奇的一幕。
普通士兵朱元璋大摇大摆的在前边走路,千户汤和则像小弟跟着大哥一样在后边谨慎的跟从。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识人之明,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幼时玩伴成就绝不止于此,未来,老朱有可能是要开大公司,当大老板的人,现在对他恭敬一点,以后好处必然是大大的。
果不其然,加入义军的朱元璋混得顺风顺水,成为了义军枭将,汤和反而成了他的部下。
(元末群雄绣像)
发展起来的朱元璋部将很多,徐达有勇有谋,常遇春悍勇无双,邓愈胸有韬略,就连自己的侄子朱文正,那也是一把守城的好刷子。
元末明初将星璀璨,但毫无疑问,汤和是一颗十分闪亮的星。
《明史》:流矢中左股,拔矢复斗。
至正十四年,汤和率众攻取太平府(安徽当涂),战斗中左腿被箭射中,流血不止,汤和毫不退缩,拔出箭矢,继续战斗。
至正十八年,汤和守卫常州,击退敌人的同时,还顺手俘获了士兵千人,战船千艘。
《明史》:战于阊门,飞礮伤左臂。
至正二十六年,汤和在战斗中被炮弹击伤左臂,仍然奋勇冲锋,杀敌无数。
在这些史料的记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的,不畏惧死亡,肯为朱元璋打天下而拼上老命的汤和。
当然了,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名将,光拼命是没有用的,还要有说得出来的成就。
至正二十五年,汤和生擒张士诚,
至正二十七年,汤和击败方国珍。
洪武元年,汤和击败陈有定。
记载十分简洁,但却说明了大问题。
朱元璋一统天下的道路上敌人很多,但那些小喽啰咱们就不算了,真正的对手,只有江浙的张士诚,浙东的方国珍,以及两湖流域的陈友谅,加上大元朝廷的将领陈友定。
这也就是说,汤和几乎帮助朱元璋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了他所有的竞争对手,活生生的用血与汗为朱元璋劈开了一条天子之路。
然而,汤和的功绩,远远不止于此。
洪武元年,当汤和看着曾经和自己穿着开裆裤长大的朱元璋加冕称帝,在一片欢呼和簇拥中建立大明,成为这天地间的主人的时候,他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登基)
因为他知道,他要做的,还有很多。
从洪武二年到洪武二十二年,汤和在塞外的风沙苦寒中和蒙古人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蜀中,云南,两江各地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在福建沿海呕心沥血的和穷凶极恶的倭寇较量。
金戈铁马,塞外狂歌,数不清的胜仗,不可计数的荣耀。
建功立业,就算血洒疆场,又舍我其谁!
残阳如血,帅旗如练,苦涩的风沙卷起飞扬的尘土,尘土的尽处,是敌人仓皇败退的方向。
这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名将。
翻遍《明史·汤和传》,你会发现,这位大明勇将的前半生,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
然而就是这样的枭雄,也有老去的时候。
汤和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很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衰老,但当徐达,李文忠这些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一个一个撒手归天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
四方平定了,八方拜服了,没有仗可以打了,也没有敌人让你再去剿灭了,汤和茫然无措地看向四周,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这个世界严重脱节了。
庭前花谢了,行云散后,物是人非。
他又发现,甚至就连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朱元璋,如今也发生了改变。
那个曾经有情有义的朱元璋开始变得残酷,变得无情,变得暴虐。
傅友德,周德兴,蓝玉,王弼,冯胜,李善长…汤和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昔日的同僚和战友,被朱元璋送上了西天。
是啊,他已经不再是光着屁股和自己在街头巷尾游玩的苦孩子了,他已经成为了一代帝王。
自己也不再是他的汤和哥哥,而是他的奴仆。
杀吧!杀吧!为了大明的将来,为了皇权的稳固,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江山)
可你朱元璋,真的要一个都不放过么?
汤和对朱元璋没有信心,所以他很快此辞官回乡,远离了朝堂。
用汤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明史》: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我老了,已经不中用了,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想,只想要返回故乡,安静地度过我这一生。
汤和,就这么走了。
老实说,朱元璋还是很想念汤和的。
汤和辞官回乡之后,君臣之间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上一次会见,还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春节。
《明史》: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
那一年,汤和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见到自己竟然连开口说话都做不到了。
老朋友啊,我的老朋友啊,你过得怎么样呢?
在后洪武时代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朱元璋没有忍住,他下令让汤和从故乡起身来拜见自己,一叙君臣之情。
当然,所以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老朋友见面,性格狐疑的朱元璋始终对汤和放心不下,所以这一次见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汤和的生死。
然而在朱元璋见到汤和的时候,他却没有想到,岁月不饶人,汤和已经憔悴到了这个地步。
汤和的身体因病不能站立,他躺在床上,浑浑噩噩,已经不能给自己行礼。
这还是当年那个中箭流血不止,却仍然舍命冲锋的汤和么?
(汤和)
汤和看着朱元璋,朱元璋也看着汤和。
汤和在朱元璋的眼睛里,看到了怀疑,看到了残酷,看到了杀意。
汤和知道,这个孤庄村走出来的穷小子,自打当了皇帝之后,就再也不肯相信任何人了。
而朱元璋在汤和的眼睛里,却看到了一种十分复杂的眼神,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却让他不能,不敢再直视。
《明史》: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
朱元璋走到汤和的身前,用手轻轻抚摸着汤和的身体,然后询问他故乡这些年来的变化。
汤和张开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君臣无言,他们的思绪,回到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前。
在元末的乱世之中,一群穷苦的,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为了活下去,更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历遍千山万水,血战沙场,一次次的死里求生,一场场的惊天骇战,他们团结一心,他们众志成城,终于定鼎天下,实现了当年期许的一切。
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死去。
而在更多年的沧海横流,世事变化之后,如今只剩下这一对君臣。
当朋友和对手一个一个地离你而去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意义,又变成了什么?
别说汤和已经老了,难道此时的朱元璋不老么?
是的,他们都老了。
汤和哽咽着,嘴唇微张,似乎是在说,陛下,你老了。
《明史》:稽首而已,帝为流涕。
这一刻,朱元璋流下了眼泪。
是的,这个手段残酷,杀伐无情,堪称屠夫的朱元璋,居然落泪了。
皇帝的眼泪,为汤和而流,也为自己而流。
汤和已然如此,那么自己还剩下多少时光呢?
父亲死了,母亲也死了,妻子死了,儿子也死了。
老朋友们,也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了。
恐怕,也该轮到自己了。
迎着最后一缕的夕阳,朱元璋偷偷转身拭去眼角的泪水,终于缓步离去。
朱元璋决定,放过汤和,让他体面的,有尊严的,度过最后的岁月。
汤和啊,活下去吧,因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了。
(朱元璋 形象)
南京皇宫的奉天殿外,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缓缓踱步,他走得很慢,直到黑暗将他,完全笼罩。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
那些曾经和朱元璋有关的人一一离去的过程,都会让朱元璋的生命更加萎缩。
仿佛每一个人离去的时候,都会夺走朱元璋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不知道,在三年后的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躺在偌大的宫殿之中时,静静的看着自己生命流逝时,会不会想起当年孤庄村的风景,想起那个自己永远回不去的故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