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历史上的赵括并不完全是个无能之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赵括在军事理论上的确不错。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发生了影响历史进程的长平之战,长期的对峙让赵国在经济上吃不消,打算速战速决。
于是,赵王让赵括取代廉颇为帅,结果赵括在攻击秦军时中了圈套,全军覆没,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让世人嘲笑两千多年,以后恐怕仍然会被嘲笑下去。
赵括虽然失败了,但赵括并不是一无是处,纸上谈兵,最起码在军事理论上很有建树,关于这一点,赵括老爹都夸过他,甚至自配不如。
如果不把赵括放在长平前线,而是让他教书,肯定比历史上的结果要好很多。
其二,赵括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错误的进攻。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全军覆没,除了赵括实战经验缺乏、纸上谈兵之外,还在于赵括是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了错误的进攻。
当时长平前线秦赵两军已经是对峙状态,赵王希望早日取胜,赵括本身就有压力,当他带着生力军赶到前线时,也急于发动进攻解决当面之敌。
可是,赵括不知道的是,秦军当时已经偷偷地把战斗经验丰富的白起调过来,赵括还蒙在鼓里,这也是赵括中圈套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军在胡服骑射后,骑兵优势凸显,如果在战争一开始让赵括带兵,或者不让赵括直接支援长平,而是出奇兵,利用骑兵机动性好的优势出其不意打击秦军后方补给线,这远比在长平进行添油战术好,这种情况下赵括也有取胜的可能,当年赵括老爹赵奢就是出其不意在阏与之战中打的秦军几乎全军覆没。
但是,历史上的赵括却把机动性强的生力军带到了地形非常不利的长平前线发动进攻,大军被围,最终全军覆没,赵括的失败和他发动进攻的时机不对有很大关系。
其三,赵括在被围后能坚持一个多月,这本身就说明了能力。
赵括中白起的计策后,大军被围,粮草断绝,可是,这种状态下赵括却坚持了一个多月。
在粮草断绝、四面被围的情况下能坚持这么久而没有发生大的骚乱,这本身说明赵括并非泛泛之辈。要知道,楚汉之争中的项羽在楚军中的威望远比赵括在赵军中的威望要大,可是,楚军军心涣散逃亡不断,赵军却没有出现大量逃亡现象,可见赵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