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皇上,您有白头发了”,太监张敏拿起掉在梳妆台的一根头发,失声叫了出来。
要换了别的太监说出这话,保证脑袋搬家。然而明宪宗皇帝是个仁君,太监张敏跟他关系非常,宪宗并没有生气,而是慨然叹息说:“唉,岁月催人老,朕去日不多了,还没有儿子,不知道上辈子造了哪门子孽?”
其实,宪宗皇帝朱见深是有生育能力的,之所以无子,是他的感情太专一,真正做到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朱见深深爱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初恋万贞儿。
万贞儿并不是选秀进宫的,她的身份也很卑微,原本是朱见深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侍女。因为乖巧伶俐,长大后被派往东宫服侍英宗皇帝朱祁镇的嫡长子朱见深。
当时的朱见深只有两岁,还没有断奶,所以也有人说万贞儿当时的身份其实就是奶妈。
过去的后妃们都是这样,并不亲自照料子女,任务交给奶妈来完成。因此那些有心计的奶妈,会牢牢抓住给嫡长子当奶妈的机会,跟未来的皇帝搞好关系,将来飞黄腾达。
历史上成功的奶妈不止一个,光是汉朝就有三个,他们是汉安帝的乳母王圣,汉顺帝的乳母宋娥以及汉灵帝的乳母赵娆。
而明朝有两个“伟大”的奶妈,一个是跟魏忠贤狼狈为奸的客氏,一个就是朱见深的奶妈万贞儿。
相比万贞儿,历史上所有的奶妈都要黯然失色,靠边站。因为万贞儿是唯一从奶妈逆袭为皇帝妃子的,而别的奶妈不过只是受宠而已。
小皇帝两岁起就和万贞儿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能没有感情吗?
万贞儿比皇帝大了整整十七岁,名副其实的母亲辈份。但是万贞儿硬是把亲情转化为爱情,让天下理应最滥情的皇帝对自己情有独钟,不能不说,万贵妃确实很有一套。
如果说是万贞儿人长得漂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也就罢了,问题是她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而且身材臃肿(说好听点是丰满),走路姿势也不雅观。
总结说来,万贞儿身为女人,没有魅力,身上缺乏亮点。
宪宗的母亲曾问儿子:这万贞儿到底哪里好,让你鬼迷心窍?
宪宗说:有些人你说不上她哪里好,但是你看一眼就忘不了,你说是鬼迷心窍,我觉得是命运安排。
“每当她抚爱我时,我就感到说不出来的舒心,这种感觉别人给不了,并非因为她的长得多么好看。”
话虽如此,历史上真正感情专一的皇帝有几个?再美好的爱情,也熬不过岁月。正因为如此,万贵妃后来也少了一些自信,唯恐有一天会失宠。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万贵妃致力于生孩子。母以子贵,生了男孩,地位自然就巩固了。
可是天不作美,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不久夭折,便再也没有怀孕。眼看自己不能生育,万贵妃也就开始不顾一切阻拦别人怀孕,尽量不让皇帝临幸别的女人。
如果万一临幸,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就毫不客气,用堕胎药给流产。
万贵妃儿子夭折后,朱见深的妃子柏氏曾经生了一个皇子,还被封皇太子,但是这个孩子三岁那年就夭折了。从那之后,朱见深再也没有儿子出生。
朱见深已经快要到中年的人了,还没有继承人,怎能不让他忧心忡忡,感慨万千?
看到皇上如此伤感,张敏于心不忍。眼见左右无人,他趴在皇上耳边,悄悄说了一句话。
朱见深一听,高兴得跳了起来:“什么,你说的可是真的?”
太监张敏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让朱见深如此激动?
张敏说的是:“谁说皇上您没有儿子,您有个儿子,都已经长老高了。”
朱见深说:“开什么玩笑,我有儿子,我会不知道吗?”
张敏认真地说:“就说我们关系好,这玩笑是乱开的吗?除非我吃饭的家伙不想要了。”
听张敏这么一说,朱见深才相信自己确实有个儿子,所以转悲为喜,一蹦三尺高。
这个皇子是怎么来的?朱见深怎么可能之前一无所知?
原来在1469年成化五年,广西有个姓纪的土司造反,被镇压了。过去造反的主犯一般要处死,建立的男性也要被杀头,女性要么流放,要么弄到官府里为奴。纪土司的女儿纪氏被送到了皇宫,当了下人。
纪氏有些文化,被安排到宫中管理皇帝的小金库。
皇帝虽然拥有四海,但是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私房钱,跟国库不搅和。汉灵帝自己就有小金库,他本人直接操作卖官,收入的钱直接变成自己的私房钱。
话说这天,朱见深从纪氏的卧室经过,看到了年轻貌美的纪氏,当即就呆立在那里。
朱见深整天守着胖嘟嘟的万贵妃,早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只是看得紧,没有机会偷吃。如今见纪氏貌美如花,已经把持不住,再看看左右无人,哧溜一下就钻了进去。
一夜风流之后,纪氏怀孕。
万贵妃在宫里到处都是眼线,尽管朱见深做得非常隐秘,还是东窗事发。之后万贵妃就对纪氏的肚子进行了实时监控,得知对方怀孕后,果断采取行动,派人前去让纪氏堕胎。
纪氏是为皇帝管钱的,有条件笼络人心,因此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左思右想,无法下手。他们在汇报的时候,就撒谎说纪氏根本没有怀孕,而是肚子里长了瘤子。
万贵妃仍不罢休,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以防万一。
就这样,纪氏在万贵妃的防范下,偷偷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不是别人,正是朱佑樘。
没有不透风的墙,纪氏分娩的消息还是被万贵妃得知。她非常生气,派太监张敏到冷宫去,让他无论如何将小皇子给溺死。
张敏跟皇帝关系不错,不忍心看着皇帝绝后,就冒险帮助纪氏将小皇子藏了起来,谎称说已经溺死。
既然藏起来了,也不能找奶妈,只能用米粉哺养。为了安全起见,小皇子不但不能见天日,而且还饥一顿饱一顿,侥幸活了下来,活到了五岁。
朱佑樘的童年是不幸的,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每天会有小太监、小宫女陪着年幼的朱佑樘玩耍,他的童年虽然残缺,缺失了父爱,但是宫女和太监的恻隐之心,让他学会了如何去爱。
他们给了朱佑樘温柔,朱佑樘把温柔给了大臣和百姓。
尽管如此,张敏也觉得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一旦被万贵妃发现,皇子还是死路一条。再说了,如果皇帝跟皇子不能相认,大家拼了性命保护皇子的意义何在?
皇帝死了,皇子的身份也没有人能确认,更不能登基,还是等于皇帝没有儿子。
为了大局,张敏只好寻找机会,将真相告诉了皇帝。原本以为自己要绝后的朱见深得知详情后自然欣喜若狂,迫切想见到儿子。
张敏悄悄地回答:“皇上,如果我把皇子叫出来,肯定死路一条,我死倒是没什么,皇上您一定要操点心,保证皇子健康成长。”
其实这话根本就是废话,朱见深自己能不操心吗?就这一个独苗,如果有个闪失,将来皇位就要让自己的兄弟或者侄子们继承。朱见深再大公无私,也没有大方到把江山送人的地步。
在张敏的安排下,朱见深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
由于长期形同幽禁,不能吃奶,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很是一般,但这样子一看就是老朱家的人,朱见深见状,不由得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他在当日便召开特别会议,向文武百官郑重宣布:“朕有儿子了!”
不仅如此,他还诏告天下,立这个皇子朱佑樘为皇太子, 并封孩子的母亲纪氏为淑妃。但纪氏并没有苦尽甘来,迎来自己的春天,而是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太监张敏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也离奇死亡。
很显然,对于他们的死,万贵妃脱不了干系,但是有朱见深撑腰,也没有人深究下去。照这样发展下去,太子也性命难保,大家都开始为小皇子的命运担忧。
好在太子的奶奶,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还健在,老太太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就亲自将孙子接到自己身边,寸步不离,这才让太子活了下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作恶多端的万贵妃终于见了阎王,她的小老公,宪宗皇帝朱见深也痛不欲生,染病在床,在几个月后随之而去。
17岁的皇太子朱佑樘,在百官的“万岁”声中迈着方步登上龙椅。
看着历经磨难的新皇帝,所有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这皇帝他能当好吗?
宪宗专宠万贵妃,朝中大臣也依附于她,胡作非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朱见深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把宦官干政推上新的层面,重用太监汪直,将宦官干政和特务政治推上高潮。
总而言之,朱见深留给年轻的太子朱佑樘的,是一个烂摊子,朝政紊乱,国力凋敝。
因此,人们没有理由不忧心忡忡,发出一个疑问——他能行吗?
然而事实证明,朱佑樘确实行。
他宵衣旰食、勤于朝政;他广开言路,从谏如流;他宽厚仁慈,从不打骂下属。最重要的是,明朝是宦官称雄的朝代,他却对宦官干政说“不”,让宦官们全部靠边站。
有人说,他的格局比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都大,堪称“明朝第一帝”。
他都做出了什么事迹,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惩治小人,拨乱反正
他敢于否定明宪宗的既定方针,勇于拨乱反正。
宪宗皇帝崇信佛道,导致许多佞幸小人打着佛的旗号混入朝中,为非作歹、招摇撞骗。朱佑樘登基之后,将父亲的座上客全部赶走。
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也一律革除,不再加封。
对于妖僧继晓, 他更是毫不留情,果断驱逐出去。
别小看这个和尚,由于得到了皇帝恩宠,他用公款养了几千人,出行的时候跟皇帝一样排场,前呼后拥,警卫部队开道。因此对于驱逐这个妖僧之举,百姓欢欣鼓舞,百官额手相庆。
对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万安、梁芳、李孜省等千余名大臣,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让朝廷风气焕然一新。
兢兢业业,勤于朝政
朱佑樘为了将国家治理的更好,身体状况不佳的他宵衣旰食,从不玩物丧志,放任自流。
他将全国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 ,有时间就去看,把他们的简历记在心里,随时掌握官员动态,以便管理。
他坚持每天上朝听政,风雨无阻,除早朝外,他还将已经废弃的晚朝制度予以恢复。
无论奏章再多,他都亲自批阅,从不让人代劳。
有一天晚上,仁寿宫起火,朱佑樘没有休息好,次日不能上朝,还专门让人向大臣解释。
仁慈宽厚,仁义治国
跟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残暴高压不同,朱佑樘待臣下非常宽厚,即使清除异己,也不开杀戒。
对于自己的下属,他更是连打骂都舍不得,京官办公回家晚的时候,他甚至派人掌灯护送。
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做到这一点,属实难能可贵。遇到这样一个体察下属的上司,大臣们能不尽心尽力辅佐?
吸取教训,严管宦官
朱佑樘吸取了唐朝宦官专权,葬送江山的教训,不再重用宦官,剥夺他们的权力,结束了特务政治。
明朝和唐朝是宦官大放异彩的朝代,让人不齿。然而朱佑樘一朝,却让宦官靠边站,确实难得,需要很大魄力。
重视军事,维护统一
明朝中期的军事外交备受诟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朱佑樘他在位时期,明军曾三次收复哈密,让人刮目相看。
1488年,朱佑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 ,”给金印,冠服”,加强了对新疆的实际控制。
1497年,哈密局势动荡,朱佑樘派马文升前往平抚,收复哈密 。
总之,朱佑樘开创了“弘治中兴”,让已经患病的明朝短暂康复。
后人到底如何评价明孝宗朱佑樘?
百年后,明朝大臣朱国桢如此评价他:”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曾国藩评价说:”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作家当年明月评价说:”朱佑樘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
一个皇帝被称为明君、雄主并不难,能被称为贤主和好人的,实在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