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殊为不易,尤其是在动荡的岁月里,苟且保全性命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更别说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一代才女蔡文姬,虽然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可生活却始终没有消磨掉她的才华,反而让她如美酒一般,越沉越香。
蔡文姬的父亲叫蔡邕,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声名远播,而且还十分精通音律数理,蔡文姬自小跟随父亲一同生活,耳濡目染之下,也是文采非凡,能歌擅赋,两人为躲避战火,隐居于常州高隧山下,安闲度日。有一次,父女二人在屋中写字,听到了邻居家正在燃烧的柴火发出清脆的噼啪声,这正是良材的标志,便赶忙去救下了这段快要烧焦的梧桐木,将其制成一把古琴——焦尾琴,后来还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琴之一。有了父亲的悉心教导,蔡文姬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逐渐显露出来,能够听音辨弦,令蔡父颇为赞赏。
随着蔡文姬一天天长大,她的才情愈发出众,引来了许多青年才俊的追捧,最后在父亲的认可下,她卫仲道喜结连理,此人是河东氏族的大学子,青年才俊一枚,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生活十分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在二人成婚不到一年的时候,卫仲道身患重病,最终咳血而亡,正因如此,蔡文姬受到了夫家的仇视,认为是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再加上她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无奈之下,蔡文姬只能回到娘家去了。
本来回到家中的蔡文姬可以继续平静的生活,可突如其来的战火打破了这份平静,随着东汉黄巾起义的规模不断扩大,蔡父受董卓连累,被判处死刑,蔡文姬在短短数月之内,先后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从此世界上就再没有她的亲人了。战火造就了许多像蔡文姬一样的孤女,她们失去了至亲,没有了爱人,孤苦伶仃地苟活于世,接下来会遭遇什么事情也是可以预料的。随着军阀割据的开始,各方势力交错混战,北方虎视眈眈的匈奴一族终于抓住时机,趁着动乱之际,南下中原大肆劫掠,尤其是抓走了许多妇女,蔡文姬也一同被掳去了陌生的匈奴。在这里,女人是没有任何自由或人格的,她们被当作货物一般随意对待,蔡文姬也由原本高高在上的世家小姐一下子跌入泥潭,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在蔡文姬二十三岁那年,她被匈奴的左贤王纳为王妃,虽说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这样一个如花般的年轻生命,就此离开故乡,在语言风俗不通的异域熬过了十二年的岁月。凄凉的现实打击了她的斗志,磨平了她的棱角,蔡文姬在痛苦中艰难求生,甚至诞下了两个孩子,可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原人。
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十二年后,曹操已经基本平定北方,做到了丞相的位置,成为实际的当权者,势力遍布中原。曹操无意间得知了自己曾经的老师蔡邕还有一个女儿流落在外,心中十分愧疚,便派出使者去匈奴谈判,在付出了千两黄金的代价之后,将蔡文姬换了回来。蔡文姬也终于离开了那片禁锢了她十二年的土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望着眼前的故土,回首十二年的艰辛岁月,她既有悲愤又充满怅惘,于是将心中种种情绪,借着胡笳表达了出来,才有了撼动人心的《胡笳十八拍》。
回归故土之后,蔡文姬只能一个人生活,曹操不忍看她孤苦伶仃地度过后半生,便将她许给自己的手下董祀,可二人年纪相差不少,生活经历也完全不同,董祀是迫于无奈才接受的这段婚姻,所以蔡文姬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一年之后,董祀因触犯法律即将被判死罪,蔡文姬不由悲痛,难道自己又要失去丈夫,注定孤独一辈子吗?便不顾礼法,披头散发地来到曹操面前为丈夫求情。曹操也感念蔡文姬的悲惨身世,便宽恕了董祀,夫妻二人重归于好。曹操还向她寻求当年蔡父留下的几百卷古籍,蔡文姬当即默写了四百多篇,没有一处错误或者遗漏。
命运给蔡文姬带来了数不尽的坎坷和苦难,而她并没有就此消沉,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用一首《悲愤诗》向老天发出控诉,用一曲《胡笳十八拍》抒发心绪,其才华在浩瀚的历史洪流中,也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