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还能够确保其统治,还能往后延续一个半世纪,与唐代宗李豫所起到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马嵬坡事变)
“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动乱。这场动乱,丝毫不亚于秦朝末年的动乱。秦朝末年发生大动乱以后,秦朝就灭亡了。但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虽然整个动乱波及的范围非常广,出现的矛盾非常多。但是唐王朝却能够坚挺下来,并没有灭亡。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了,原因肯定很多的,但是唐代宗李豫所付出的贡献,也是不能忽略的。
“马嵬坡事变”发生后,唐肃宗北上灵武,在那里称帝,领导全国各地的军民,与叛乱的安禄山军队作战。不过,虽然唐肃宗是核心领导,但其实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为什么说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呢?
因为他是参与了“马嵬坡事变”的。既然参与了,也许他的老爹唐玄宗一时没有察觉,但迟早会察觉。也许唐玄宗一时没有处理他,但迟早会处理他,为了保命,所以李亨才会提前逃走,逃到了灵武。到了灵武后,他本来没有雄心想称帝,但是他的老婆张良娣和太监李辅国逼迫他,因此他不得不称帝。
这样一个毫无主见的人,要靠他来领导全国平乱,显然是办不到的。
事实上,唐肃宗当时就把指挥权交给了李豫。李豫作为太子,担任了全国兵马大元帅,领导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与安禄山叛军作战。
(唐肃宗画像)
历史上还记载了一件事情,当时唐肃宗“病急乱投医”。为了尽快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因此,向回纥借兵。在借兵的时候,就和回纥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打下长安以后,长安的土地、贵族及平民,归唐朝所有。金银珠宝和奴隶,则归回纥所有。
等到回纥帮助唐军打下长安以后,他们就想要立刻兑现承诺,进长安去抢劫。不过,当时李豫对回纥首领说,这时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在去抢劫,那么会引起新的动乱。如果引起了新的动乱,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回纥的首领竟然听了李豫的话,并没有进城抢劫。老百姓知道后,都对李豫感激涕零,觉得李豫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都很拥戴李豫。连唐肃宗自己也承认,自己不如李豫。
直到后来,把洛阳收复以后,回纥才进城抢劫了三天。虽然李豫要兑现诺言,无法保护洛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同时,洛阳是安禄山的伪都,回纥要进去抢劫,也是说得过去的。
李豫除了领导全国军队,打败安禄山,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稳定了朝廷的统治。
由于唐肃宗是在张良娣(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个人的扶持下,当上皇帝的。因此,张良娣和李辅国,就成为了唐肃宗的朝廷中,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严重威胁着唐王朝朝廷的稳定发展。
(安史之乱)
并且,由于李豫并不是张良娣的儿子,而张良娣想要废掉李豫,另外立一个她的人来当皇帝,所以,她和李豫有了尖锐的矛盾。不过,李豫在处理这两个人上,很有手段。他先是团结李辅国等人,打败了张良娣,使得张良娣的阴谋没有得逞,在唐肃宗去世的时候,把张良娣废为庶人。
接着,李豫又和李辅国斗法。李辅国是有名的太监,他掌控着兵马大权。之所以他的手里掌控着兵马大权,也与唐肃宗无能有关。唐肃宗感念李辅国扶他当皇帝,因而就把一切都交给李辅国,包括兵指挥大权。
而李辅国又帮助李豫打败了张良娣,所以他更加把持朝政,有恃无恐。他甚至对李豫说,朝廷中的事情,就由老奴来帮你做,你只需要在后宫中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对于这样的权臣,李豫最后是采用暗杀的方式,把李辅国拿下。虽然此后,还继续有宦官专政,但是除掉了李辅国,确实对确保唐王朝的稳定,意义是非常好大的。
除此以外,李豫还彻底平定了八年的“安史之乱”。
平定“安史之乱”后,许多大权都掌控在地方节度使手里。不过李豫保持了唐朝中央政权的权威性,使得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还能够走上正轨,被大家所认可,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除了地方节度使是个大问题外,边关又出现了问题。边关的问题,是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把边关军队调回来,因此边关就疏于防范。另一方面又向回纥借兵,使得边关形势更复杂。李豫时期,就出现了吐蕃内犯,以及仆固怀恩叛唐的事情。最终,李豫重用郭子仪等大将,极好地处理了这些矛盾。
后世有人对李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的功劳堪比唐太宗。虽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是如果没有李豫的帮助,唐王朝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秦王朝,真的很难说。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