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吧,剧中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个词汇:铁帽子王。例如,胤禛称帝以后,曾经对胤祥说:十三弟啊,朕准备封你为铁帽子王。当然,胤祥没有忘记邬先生的劝诫,一直在推辞,为此还激怒了雍正。后来,胤禩坚决支持侄儿弘时,也就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去和雍正默认的接班人弘历争夺皇位。弘时天真地问道:八叔,您为何如此上心地帮助我?胤禩虚伪地答道:如果你当了皇帝,封八叔一个铁帽子王,八叔就心满意足了。
雍正王朝剧照
在此,许多朋友可能会比较疑惑:铁帽子王到底是什么官位或者爵位呢?清朝享国276年,到底有多少位铁帽子王呢,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呢?小编在此简单解释下,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的王爵,比一般的王爷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一个铁帽子王去世了,他的后代可以继承他的爵位,等级却不会被降档。至于一般的王爷,他去世了,后代虽然可以继承他的爵位,等级却会一代一代地下降,一代降一级,直到降为一个普通人。
至于铁帽子王这个俗称,形成于乾隆年间。统计下来,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有8人是在清朝前期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皇家子弟,另外4人属于恩封,他们于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的过程中立功而受封。另外铁帽子王指的是清朝皇族,那些蒙古王公和异姓王爷并不包含在内。相当于一般王爷,铁帽子王的特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2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3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代善:徐敏饰
这12位铁帽子王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8位靠战功受封。还有4位属于恩封,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虽然这些铁帽子王有许多特权,比较尊贵,但是铁帽子并不是铁饭碗。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就看最高统治者的心情了。例如礼亲王代善,儿子满达海出事被削夺了王爵,孙子杰书则继承了爵位。
代善,1583-1648,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他16岁就跟着父亲出征,因为屡立战功,获得了“古英巴图鲁”的美号,这个称号在清朝也算是独此一人。他位列四大贝勒之首,掌管正红旗和镶红旗二旗,曾经是努尔哈赤心仪的接班人。不过他因为纵容妻子虐待前妻的儿子,又和父亲的妃子有暧昧关系,所以很快失宠。皇太极登基以后,封他为礼亲王,但是一直打压他。皇太极去世后,他拥立皇九子福临登基,因此深得顺治的信任。
多尔衮:马景涛饰
济尔哈朗,1599-1655,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于囚室,他则被伯父努尔哈赤养大。皇太极登基以后,命令他掌管刑部。在对明朝的作战中,他屡战屡胜,因此深得皇太极的宠信,被封为郑亲王。皇太极去世后,他坚决支持皇长子豪格登基,因此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多尔衮去世后,他率先举报多尔衮,清算多尔衮的罪行。他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多尔衮,1612-1650,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16岁的他就追随哥哥皇太极去攻打蒙古的察哈尔部,凭借军功很快成为了正白旗的旗主。1635年他再次攻打察哈尔,察哈尔投降,并且交出了传国玉玺。24岁的时候,他被封为睿亲王,先后在朝鲜和松锦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去世后,他扶持皇九子福临登基,成为摄政王。1644年,他挥师入关,定都于北京,入主中原。1650年他在狩猎中坠马负伤,不久去世,死后被顺治鞭尸。
豪格:孝庄秘史剧照
多铎,1614-1649,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他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他才13岁就被封为贝勒,统领正白旗。1641年他参加了著名的松锦大战,1644年又率部攻入江南。扬州是他攻克的,史可法是他杀的。接着他又攻克了南京,俘虏了南明的福王。1649年他死于天花,他的一生可谓战功赫赫,乾隆皇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死后,他的次子多尼先后被改为信亲王、信郡王。乾隆年间被改回为豫亲王,一共传了九代。
豪格,1609-1648,清太宗皇太极的大儿子。1636年他被封为肃亲王,并且负责户部的日常事务。他曾经跟随父亲皇太极攻打朝鲜,又跟随过叔父多尔衮攻打明朝。1646年他率部杀入大西南,击溃了张献忠的主力,并且射杀了张献忠,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皇太极死后,他在叔父济尔哈朗等人的支持下,准备继承皇位,但是败于多尔衮之手,结果弟弟福临登基。多尔衮一手整死了他,直到顺治亲征以后,才为哥哥平反,恢复了他的爵位。
多铎:赵鸿飞饰
硕塞,1628-1654,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他刚出生不久,母亲就被皇太极赏给了一位大臣。清军入关以后,他被封为承泽郡王。随后他跟随叔父多铎去攻打李自成,去攻打南明,俘虏了南明的福王朱由崧。从南方回来后不久,他奉命率军驻守大同。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代州之围围立下了大功,因此晋升为亲王。顺治曾经命令他掌管兵部,还让他成为了议政王之一。死后,儿子博果铎继承了爵位,后来被改为庄亲王。
岳托,1599-1638,礼亲王代善的大儿子。他自幼丧母,受到了继母的虐待,父亲代善呢则不管不问。实际上,他是由皇太极的生母养大的。努尔哈赤去世后,他力劝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上位。他因为战功赫赫,又坚决支持皇太极,于1636年被封为成亲王。但是他性格倔强,又居功自傲,结果被降为贝勒。死后,他被追封为克勤郡王。他的王爵,一共传了十三代,合计十七人,包含一位成亲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胤祥:王辉饰
勒克德浑,1619-1652,礼亲王代善的孙子。他的父亲萨哈璘,和皇太极的关系特别好,但是早早去世。皇太极死后,他的哥哥阿达礼公开支持多尔衮登基,结果被爷爷代善处死。他也受到了牵连,被贬为庶民。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为了报答他的哥哥,封他为多罗贝勒,并且命令他为平南大将军,接替多铎驻守江南。在与南明和大顺的战斗中,他表现突出,被封为顺承郡王。回到北京后,他奉命主持刑部,不久去世。这个王爵经历了十代,一共十五位郡王。
胤祥,1686-1730,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他文武双全,深得康熙皇帝的宠爱。但是自从第一次废除太子以后,开始失宠,被冷落了十几年。雍正上台以后封他为怡亲王,又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他深得雍正的宠信。他全力辅佐雍正,功劳很大,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铁帽子王。康熙年间,他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问题。雍正年间更加恶化,他又忙于政务,无暇养病,不到45岁就病逝于北京。他的支脉,一共传了八代,有十余位亲王。
恭亲王奕䜣
奕訢,1833-1898,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他从小精于骑射,且精通儒学,是道光最宠爱的儿子。但是结果皇四子奕詝却登基为帝,也就是咸丰。为此双方心存芥蒂,感情日益疏远。咸丰年间,他担任过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驾崩,奕訢与慈禧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后来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
奕譞,1840-1891,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1850年他被封为醇郡王,因为配合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受到重用,于1864年被加亲王衔。光绪登基以后,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1884年,恭亲王奕訢在军机处失势,他逐渐接管了对方的权力。他曾经为了讨好慈禧,挪用了海军的大批经费,为慈禧修建了颐和园。他的次子载湉被慈禧立为皇帝,也就是光绪。他的第五个儿子载沣继承了他的王爵,载沣的儿子也就是溥仪,后来成为了清朝的末代皇帝。
奕譞:光绪皇帝的生父,溥仪皇帝的爷爷
奕劻,1838-1917,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乾隆皇帝的曾孙。1872年他被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1884年他担任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为庆郡王。1894年成为亲王,1898年加恩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也就是庆亲王。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他奉命和李鸿章一起去签订了《辛丑条约》。1903年,他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清朝末年,改为内阁总理大臣、弼德院总裁。清朝灭亡以后他避居天津,于1917年去世。死后,他的儿子载振继承了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