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看清宫剧时,经常会提到“宗人府”这个词,而且皇帝一说将某某王爷或者皇子交由宗人府处置时,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耀武扬威的皇室成员立刻丢失了往日的威风,像一株枯草蔫了一样。那么宗人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为何贵为王爷皇子都对它谈之色变呢?
宗人府最初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的,洪武三年(1370年)时称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称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不过自明朝永乐年以后,宗人府管辖的事都交由礼部办理,宗人府自此名存实亡。直至明朝灭亡,满人入关,清朝承袭明制,于顺治九年(1652年)再次设立宗人府,凡是涉及皇室子孙的大事几乎都由宗人府来管,我们列举几件宗人府管辖范围内的事:
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发放“低保”
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需要按时编纂玉牒。但是皇室成员实在太多了,为了好管理,宗人府就按照皇室血统亲疏关系将这些宗亲分为两类,即宗室和觉罗。宗室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顺治五年被追封为显祖宣皇帝)这一支的子孙后代,称为大宗,记录在黄册;觉罗是塔克世兄弟们的子孙后代,这些人属于旁支,记录在红册。别看只是颜色的区分,这可对应着不同的福利。黄册成员十岁开始就可以每月领取宗人府发放的二两银子作为“低保”,二十岁时便能每月领三两银子,每年还能领取42斛2斗(折合3180斤)米;红册成员待遇就低多了,二十岁时才能领取宗人府发放的每月二两银子作“低保”,每年也只能领取21斛2斗(折合1605斤)米。
负责封爵事宜
清朝入关以后吸取前朝教训,为了不重蹈明末“举国之力无以赡养宗族”的情况,特别制定了宗室爵位降等承袭和考封的制度。明朝那样亲王的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余儿子被封为郡王的事,在清朝是不会发生了。除了铁帽子王外,清朝的爵位每继承一次都要降一个等级,即亲王的一个儿子承袭郡王爵位,其余诸子封为贝勒、郡王的一个儿子承袭贝勒爵位,其余诸子封为贝子,以此类推。
这么看宗人府好像也只是皇族的保姆,为何皇子和王爷要怕呢?主要是因为清朝的宗人府还掌管着对宗室的刑罚大权。依据《大清律例》,登记于黄册的宗室犯法由宗人府审理,刑部陪审。登记于红册的觉罗犯法由刑部审理,宗人府陪审。所以清宫剧中皇帝都会将犯了罪的皇子圈禁在宗人府,一旦被圈禁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政治生涯结束了,如若圈禁的条件不好的还会导致这些宗亲郁郁而终。
所以升迁爵位、发放福利之权与刑罚大权在手的宗人府,才会让诸位皇子王爷又敬又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