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在希腊的神话当中,女神雅典娜给雅典带来了智慧、和平与富裕,成为了雅典城邦的守护神。而在中国也是有着类似的神祗的,百姓为纪念,每年定期举办祭祀,成为地方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位大神就是遍及每个城市的城隍神,供奉他的庙宇称为城隍庙。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城隍何许人?

“城隍”一词始见于《周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说文解字》释“隍”曰:“煌,城池也。有水日池,无水日隍。”有关城隍信仰的起源,说法不一。《明史·礼志》指出:“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北齐书》最早有了城隍庙的明确记载。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慕容俨驻守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

南北朝时,“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城隍庙并非吴越独有,《广异记》、《稽神录》、《酉阳杂俎》、《报应录》、《续神仙传》等书中出现的城隍庙,遍及全国州郡。《全唐文》中,张说、张九龄、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名家皆撰写过城隍祭文。南宋学者赵与时的《宾退录》中称:城隍“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显然,城隍祭祀在北宋上升为国家祭典之一。

与雅典娜不同,中国的城隍神因地而异,数量也有所不同。北宋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府苏缄率军守城抗敌,后城破自焚殉国,被邕州人立为城隍神。上海的城隍神原本是西汉名臣霍光;明初是秦景荣为城隍;抗战时期,上海人民又将晚清江南提督陈化成请进了城隍庙,如此一来,上海就有了三位城隍神。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守土禳解之神

城隍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拥戴,是因为他肩负的神职。他最初的使命就是守城安民。上文提到的慕容俨在南梁军队围城之际,顺应士兵心愿,向城隍祷告,“须臾,冲风复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如此再三,城人大喜,以为神助”, 郢城的水上封锁线随即瓦解。

元朝余阙撰写的《安庆城隍显忠灵佑王碑》详述了城隍显灵的事迹:“至正中,颖、六之盗起,江淮以南郡县陷没者十七、八,及盗之平,所在为墟。舒特与盗竟大小格斗前后百余,民率咨神而后行,卜朝以战则朝而捷,卜夕以战则夕而捷,群盗未尝一日得志而去者。”每逢兵势变乱,民众在城隍庙祈祷请愿,已成世俗常态。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保境安民之神

即使是承平之际,城隍也没闲着。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黄州大旱,刺史杜牧为民请命,两祭城隍,他在《祭城隍神祈雨第二文》中恳求:“今旱已久,恐无秋成,谨具刺史之所为,下人之将绝,再告于 神,神其如何。”

清朝时,郴州虎患猖獗,为害一方,“化日光天之下,敢肆爪牙,熙来攘往之市,毁伤肢体”,时人杨撰祭告城隍:“仙臬灵旗,藉神兵暗伸诛讨”。不仅如此,水灾火患、镇疫疗疾之类凶事,民众不约而同地求助于城隍,此类记载,不绝于史。对城隍庙的崇拜,符合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掌管生死之神

时至唐朝,城隍升级为阴间主宰。段全纬的《城隆庙记》中称:“阳之理化任乎人,阴之宰司在乎神。”为城隍业务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记载,城隍手下有十八名判官,分管人生死案、长生注命案、善恶报应案等事务。

《太平广记》里有这样一则故事。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得了重病,梦见鬼使丁郢奉城隍之命,将他索至城隍庙,“城隍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谓简易日:‘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夷坚志》坦言城隍属下有门客、判官和差役等,另负“上天遍命天下城隍社庙各将所部兵马防江”的权力,因此,城隍能够收管人的亡魂,还能缉拿作祟之鬼。城隍庙的具体呈现,体现了人们对自我救赎的普遍诉求。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监察官民之神

城隍还掌握着监察官僚、奖善惩恶的职责。宋朝地方官赴任伊始,便要祭拜城隍。《稽神录》中,玉山主薄朱拯“顷补安福令,既至,谒城惶神”。

明朝时,官员谒见城隍,成为约定俗成的官场制度,丘在《大学衍义补》中记述:“(太祖)俾有司到任之初,特与神誓。”朱元璋对此解释:“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可见要求新官向城隍相誓的形式,无形中约束了官员言行,监察在任政绩,达到“稗幽明举不得幸免”的目的。这一制度延续到了清朝,“凡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

明朝初立,朱元境“于临御之初,与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两年后,朝廷下令:都城城隍“统各府州县之神,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至此,城隍成为官府和宗族约束庶民、整顿社会秩序的重要帮手。凡忤逆不孝、奸盗作伪、欺压良善等恶行,先由“神必报于城隍,发露其事”,再经官府受理惩办。对于尽孝忠厚的善举,“神必达之城陛,阴加护佑”。在官方的推动下,城隍庙神化功能日益加强,对其普及起到促进作用。

城隍爷是什么神?城隍爷是保佑什么的

祭祀民俗之神

城隍信仰的盛行,民间逐渐形成了祭祀城隍的“赛会”民俗。唐朝出现了大量的赛城隍诗文。宋朝的赛城隍会已蔚然成风。陆游感叹:“祈攘报赛,独城隍而已。”赛会在城隍诞辰举办,“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蒲松林在《聊斋志异》中表示:“吴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被锦藏机如生,……习以为俗,岁无敢懈。”

商人在赛会中嗅出了商机,自发形成城隍庙会。明清的北京城隍庙会规模甚大。明朝时,当地城隍庙会“陈设甚颗,人生日用所需,精粗毕备,羁旅之客,但持阿堵入市,顷刻富有完美。”清乾隆时期,北京“惟于五月朔至八日设庙,百货充集,百香络绎。”清末,城隍出巡“沿街空巷,逐队而观,甚至有各种香会随之,谓之献神。”祭祀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城隍信仰普世推广的基本价值。

《五礼通考》强调:“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这一说法是为城隍神量身定做的。在世情民意的推进下,他由护佑一方的土地神转变为身兼多职的社会神。随着社会秩序和城隍神的相互关联,城隍庙的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奇了。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7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