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原籍苏州。故《圆圆曲》中有“家本姑苏浣纱女,圆圆小字娇罗绮”一句。父亲邢三,是个贫苦农民。约在她懂事不久,母亲去世,父亲无力负担家庭重担,将她送至常州奔牛镇,寄养在姨家。由于姨夫姓陈,遂改陈姓。
陈圆圆的姨父是挑货郎担的,俗称陈货郎。陈货郎初时家境尚可,尤好听人唱歌,还不惜倾全部资财请善于唱歌的人到家里居住,有时竟请来数十位,日夜放歌不止。慢慢地,陈家破产了。
姨母是个俗称“养瘦马”的人。所谓养瘦马,就是领着幼女,等长大后卖给人家做妾或歌姬。白居易有诗曰“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姬女”。对于陈氏家道中落,原本出身于良家的陈圆圆早早被送进了烟花场。
在姨父的熏陶下,陈圆圆自小学会了唱歌跳舞,并粗通文墨,能写一些词曲,后来成了苏州城里著名的歌姬。
在从艺初期,陈圆圆只是个“雏姬”。而在明末江南,做不了出色的女演员也就成不了名姬,所以勾栏中人对串戏之类是很看重的。孤苦幼小的陈圆圆为了学唱弋腔俗调,经常向民间老艺人请教,教曲技师也十分怜惜,精心点拨她。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刻苦的学习与努力下,陈圆圆终于红彻苏州。她18岁时在苏州登台演出,自称“玉峰女优陈圆圆”。她演花旦,在《长生殿》里扮演杨贵妃,在《霸王别姬》里饰虞姬,在《西厢记》中扮崔莺莺。登台不久,她那无双的俏丽和技艺真所谓是“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一下子就成了名扬四海的红歌姬。
一天,陈圆圆被官员周奎所看中,出重金而赎之,欲带入皇宫之中,帮助女儿争宠。
第二年春天,陈圆圆随周奎北上京城。周奎先是将陈圆圆收为义女,在府中经过一番调教培训之后,再伺机送进了周皇后宫中。
周皇后对她也颇为满意,将她精心打扮一番后,在宫中设下便宴,特将崇祯请来饮酒取乐。席间,陈圆圆奉命为皇帝表演歌舞,只见她长袖轻舒,纤腰款摆,歌声娇柔婉转,眉目间春意盈盈,煞是动人;表演罢又上前来为崇祯侍酒,言语温婉,乖巧伶俐,确实让人动心。
然而这时候的崇祯身处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义军横扫千军的“薰天意气连宫掖”的关头,哪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寻找“温柔乡”中的快乐呢?面对这个拥有倾城倾国之色的江南姝丽,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淡然地道:“国家弄到这个地步,我哪有这种闲情逸致?”
陈圆圆在宫中盘桓了几个月,始终没有得到崇祯的正眼相看,终日只是以泪洗面。田贵妃也怕陈圆圆有朝一日夺了自己的宠,就不断地在崇祯耳畔吹枕边风。崇祯被唠叨得烦心不已,就将陈圆圆赐予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奎此举,真可谓“马屁拍在马蹄上”,不仅自己的女儿依旧被冷落,就连重金买来的陈圆圆,也给自己的敌对之人“做了嫁衣裳”,真是欲哭无泪啊!
而陈圆圆呢?身陷青楼,卖唱为生,一心祈盼能脱逃苦海。当梦想成真之时,却又再人樊笼。来去全不由己,任人像货物一样,东卖西易。其心中之悲,远胜周奎。正是“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侑酒承欢,豪筵彻夜;歌扇舞衣,消磨无价;似这般飞逝了少女年华,咨嗟!
谁怜我禁闺巷永,横塘路赊,莺传呼;少年客乍到豪家,未必竟终身有托,祸福凭他。
算来身世总飘零,思忖也心魂惊怕。罢!罢!罢!只恐宿缘注定,无错无差。
此时的田弘遇已经是一个67岁的老头子,纵使美人在抱,也是有心无力。而陈圆圆正值青春年华,怎会甘心服侍于他。然而“侯门深似海”,不平也罢,不甘也罢,身为一个弱女子,哪里有能力去反抗呢?陈圆圆无奈,只得强作欢颜,暂忍烦忧。
陈圆圆以歌姬的名义被编人了田府家族乐队。在这“侯门歌舞出如花”的环境里,通过田府乐工的传授,也靠着自己的聪慧,陈圆圆学成了人间几乎绝响的《高山流水》古乐曲。加之她一向舞姿婆娑,因此深受田弘遇的赏识,将她比为“金谷园里的绿珠”,使之常在饮宴中表演,“教就新声倾坐客”了。
陈圆圆在田府度日如年,而宫中的崇祯此时也焦头烂额。农民大起义如火如荼。崇祯十六年(1643)秋天,李自成攻克洛阳,京师为之震动。
万不得已,崇祯把驻守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叫到京城来,以国家重任相托。吴三桂当即慷慨受命,以忠贞自许。
吴三桂字顾甫,号月秋,锦州抱沙岭人。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智勇过人,曾中过武举;崇祯初年,吴襄因贻误战机而被革职,同时吴三桂则升为宁远总兵;清兵进攻宁远时,来势凶猛,明朝的军队则软弱懈用,致使宁远失守,吴三桂因之被连降三级!
后来,吴三桂痛定思痛,加紧操练兵马,使他的部下成为一支劲旅。如今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所以朝廷又将他提拔出来,以镇守国门,还连带起用他父亲吴襄为京营提督。一时间,吴家父子兵权在握,成了京城里的热门人物。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转瞬之际全陕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进逼京畿。
北京城内一片混乱,京中豪门权贵和富家巨室万分惶恐,害怕起义军一旦攻下北京,将无以自安。
为保住性命财产,这些人纷纷寻找有兵权的武将作为靠山。陈圆圆久慕吴三桂英勇过人,趁机向焦头烂额的田弘遇道:“你最好也结交一些有实力的武将,好有一个依靠。”
田弘遇苦着一张老脸,道:“如今天下大乱,哪个武将能有实力,保住我等身家性命呢?”
陈圆圆轻启朱唇,幽幽地吐出三个字:“吴三桂!”
这三个字,恰似一脉清泉,如醍醐灌顶,“一语惊醒梦中人”。田弘遇马上下谏,请吴三桂来府。
吴三桂早就想到田府观看歌舞,借此一睹陈圆圆的绝代风采,听到田府来请,正中下怀,可说是求之不得。但他又故作姿态地推辞一番,等田弘遇四请四迎,才戎服临宴。
是夜,田府雕梁画栋的“碧云轩”灯火辉煌,田弘遇备办了丰盛的晚宴,迎来了“白皙通侯最少年”的吴三桂。酒过三巡,吴三桂假意站起来告辞,田弘遇一把将他挽留住,并邀入幽静的后室,以歌儿舞女、管弦丝竹相见。
此时,吴三桂直截了当地问:“听说玉峰歌姬陈圆圆曾人贵邸。这批歌伎中是否有她呢?”话语未落,忽然一个天姿国色的歌女手抱琵琶,姗姗走出。这就是吴三桂欲一睹芳容的陈圆圆。
陈圆圆身披白纱舞衣从重重帘幕中缓缓飘出,就好像一朵白云飘到了大厅之中,她淡扫娥眉,轻点朱唇,淡雅中透出一种超尘脱俗的气韵;轻舒长袖,明眸含笑,像一朵烟雾笼罩着的牡丹花,朦胧的诱人中透着心醉;一段轻舞后,在厅中站定,随着动人心弦的乐器,唱起了小调,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飘来,轻悠悠地荡入听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浇身般地清爽。这舞这歌,把上座的吴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着酒杯,痴迷迷地盯着陈圆圆,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搁下酒杯。
一曲歌罢,吴三桂方如梦初醒。
他解戎装,易轻裘,请求与陈圆圆相见,并对田弘遇道:“国丈!这陈圆圆可真称得上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了。”
田弘遇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府中师爷从旁悄悄地对老头道:“事到如今,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何况再好的东西,一旦到那玉石皆焚之时,也不可能坚闭存留的呀!我们正愁急中无计,姑且作条美人计罢!”田弘遇只好叫陈圆圆敬酒。
陈圆圆至席,悄悄对吴三桂道:“公不知红拂之事耶?”(红拂是隋末杨素的侍妾,后与李靖私奔)吴三桂点头领会。
甫到吴宅,朝廷的邸报即送上门来,上书:“代州失守,周遇吉阵亡。”虽仅九个大字,但不亚于雷霆震耳。一方是家国大事,一方是久欲一亲芳泽的国色天香,吴三桂左右为难。
崇祯皇帝可不管吴三桂是如何作想,一连三道手谕,催促他星夜赴任,速回山海关驻守。然而吴三桂当夜却没有动身,与陈圆圆点燃了洞房花烛。次日,方匆匆赶往。
虽军中不准随带姬妾,吴三桂仍然执意携眷同行,最后还是吴襄担心儿子带着陈圆圆去宁远会贻误军机,力加阻挠,才把她留在家中。
吴襄也是一番好心,但他却没想到,正是这番好心,将自己、将吴氏34条性命,统统送上黄泉之路,让儿子背上了千古骂名,让儿媳陈圆圆,再陷樊笼。
正所谓“英雄美人”,此时的吴三桂,正如日中天,崇祯皇帝将大明王朝的生死,全都交到他的手上此时的陈圆圆,红透京师,绝代佳人,让多少男人渴望一睹风骚。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郎有情,妾有意,实为天作之合。只是时局混乱,一双鸳鸯被无情的战火棒打分飞了。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额
吴三桂赴山海关不久,李自成即率军从今天北京的昌平处攻克皇城,进人北京是时为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便杀妻残女,自己跑到煤山,找了棵歪脖树,挂上白练,两腿一蹬,做了个殉国之君。大明王朝,就此而终。
三月二十日,吴三桂撤至丰润。这时,他听说京城已被李自成攻克,心急如焚。廿二日,他给父亲吴襄写了封家书,内称:
闻京城已陷,未知确否?大约城已被围,未知家口何如?望祈珍重!如可迁避出城,甚好…倘迁动,不可多带银物,埋藏为是。并祈告朱、陈妾,儿身甚强,嘱伊耐心。
封禀后,又得探报:闯王(李自成称闯王)带四十万人来攻,京城已破。如此兵势,儿实难当。拟即退至关外家口均陷城中,其势只能归降。陈妾安否?甚为念!
这封家书,把吴三桂此刻进退两难、惊慌失措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他想的不是如何复国,为君报仇,而是想如何保住他的财产和陈圆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已经打算向李自成投降了。
三月廿五日,吴三桂自丰润退回山海关。这天他又给父亲写了封家书,内称:“接二十日谕,知已破城。欲保家口,只得降顺。达变通权,方是大丈夫。”
为保住自己的“家口”,尤其是自己的爱妾,吴三桂己经做好了向李自成屈膝称臣的准备。正是: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农民军初入北京时纪律尚好,未多久即被胜利冲昏头脑,军官们四处勒索财物,抢人妇女。大将刘宗敏专事向富户追逼财物,昼夜拷打,甚至杀人取乐。他久知陈圆圆之名,又闻吴三桂之父吴襄将她藏匿京师,便抓起吴襄一家追问陈圆圆下落。在连杀吴家七口之后,吴襄只得交出陈圆圆。李自成得知此讯,忙接陈圆圆人宫监护,他深知吴三桂重兵在后,已构成对农民政权的严重威胁,但此时陈圆圆被掳及吴家受害的情况已秘密传出京城,送达吴三桂军中。
此时正是吴三桂打算归顺李自成的时候,适逢吴三桂派往北京的探子回来,吴三桂问道:“我家里怎样?”
探子回禀道:“被闯将刘宗敏抄掠了!”
吴三桂听后道:“这不关紧要,到我回去,他们会归还我的。”
又一个探子回来,他又问道:“我父亲怎样?”
回禀道:“老太爷被刘宗敏抓走了!”
又道:“这也不关紧要,到我回去,他们也一定会放出的。”
最后第三个探子回来了,吴三桂问道:“陈氏夫人怎样?”
探子迫不及待地回禀:“大人,大事不好了,夫人被刘宗敏强占了!”
吴三桂不听则已,一闻此讯,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拔剑斫案大骂道:“真是岂有此理!一个贼子竟敢强占总兵夫人,这叫我还能归顺他们吗?大丈夫不能保全自己的家室,为人所辱,我还有何颜面再见京中父老?李自成啊李自成,我与a你有不共戴天之仇。我意已决,兴兵剿贼!”
三桂写罢第二封家书的次日。他提笔又给吴襄写了一封家书,内称:
此时为廿六日,正是吴儿以父荫,待罪戎行,以为李贼猖狂,不久即当扑灭,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侧闻圣主晏驾,不胜眦裂,但喜吾父奋拳一击,痛不欲生,不则刎颈以殉国,何乃隐忍偷生,训以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
内容写得冠冕堂皇,全忘了当日写的寻求归顺之语。何者?不还是因为他听信谣言,以为陈圆圆为起义军所辱,而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吗?
接着,吴三桂率诸将驰回山海关,逐去关上的军将领,令军士为崇祯帝服丧,设座遥奠,歃血结盟,决心消灭李自成,为明复仇。
消息传到了北京,李自成得悉后大怒,立即下令把吴襄投入狱中,作为报复。不久,李自成得到一个精确的情报:多尔衮正率20万清兵向山海关赶来。盛怒的李自成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当即下令把吴襄从狱中放出来,并马上带着明皇朝的太子、吴襄、陈圆圆以及朱归检的其他几个儿子永王、定王等人质,亲率20万大军急赴山海关,准备招降吴三桂,以免腹背受敌。
但此时的吴三桂,似乎已经铁了心要做“汉奸走狗”了。他并下知李自成是来求和的,只知道,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已经领兵到达宁元。吴三桂面临前后受敌的境遇,思前想后,决定向清军借兵。信中言道:
明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谨上书于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殿下:我朝李闯作乱,攻陷京师,先帝惨遭不幸,祖庙化为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据守边地,意欲为君父复仇,怎奈地小兵少,不得不泣血而求助。我国与北朝(清及前身)通好二百余年,今无故而遭国难,北朝应亦念之,而且乱臣贼子当也北朝所不能容之。夫除暴安良者大顺也,拯危扶颠者大义也,救民水火者大仁也,取威定霸者大功也。索闻大王乃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诚为时不再得,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印立选精兵,直入中原,三桂自率所部,以合兵而抵都门,灭流寇之官帏,而示大义于中国。则我国之报于北朝者,岂惟财帛?行将裂地以酬,决不食言!
为了爱妾,什么忠义,什么朝廷,统统不值一提,吴三桂对爱情的执著已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了。
多尔衮趁此大事要挟,强迫吴三桂率部投降,拱手让出大明锦绣江山。吴三桂此时也抱定了“且作七日秦廷哭,不负红颜负汗青”的想法开门揖清。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吴伟业的这几句诗,站在亡明的立场上污蔑了农民起义,带有阶级局限性。但他这首诗不愧被称作“诗史”,短短56个字将当时吴三桂心中的所想、所感,以及引清入关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
可惜那边吴三桂并不知道陈圆圆留在京城,挥师紧追李自成的残部,一心夺回心爱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绛州,忽然京师有人来报,说是已在京城寻获了陈圆圆,吴三桂喜不自胜,立刻停兵绛州,速派人前去接陈夫人来绛州相会。
陈圆圆来到绛州时,吴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营前搭起了五彩楼牌,旗旗萧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吴三桂身着戎装,亲自出迎。正所谓: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吴三桂打算继续追击李自成。陈圆圆向他叙述李自成对她礼遇的经过,并说:“李自成是英雄人物,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他们之所以扣留我,目的是为了要招你投降,所以你不必再追击了。”吴三桂复得陈圆圆,目的已经达到,就放任李自成西逃了。
后人一直将吴三桂看做是导致农民起义军失败的罪魁祸首。当然,不可否认,起义军的失败与吴三桂引清军人关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在起义军内部。
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他们的小农思想便暴露出来了,贪图富贵,不思进取,处在内有明朝余党仍在反抗、外有满清军队坐观虎斗的情况下,还在北京城做着天王老子的美梦,这样的政权,毁灭只是早晚的事。
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获得成功外,其余的不是被镇压,就是被地主阶级所利用,这是由农民思想的局限性决定的。李自成不汲取历史的教训,反而想做朱元璋第二,这可能吗?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传来消息满红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都曲姬师今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吴三桂引清军人关,为满清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封他为平西王,赐予白银万两,骏马三匹。
顺治二年(1646),吴三桂继续协助清兵西讨,由山西渡黄河入潼关,攻克西安,将李自成的残部彻底消灭。
随后,他又风尘仆仆,东征西伐,为清廷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治十四年(1658)他为清廷拿下西南一带,最后将南明小朝廷永历皇朝赶往缅甸。清廷诏令他坐镇云南昆明,总管西南军民事宜。吴三桂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他将五华山的永历皇宫重加修葺,建成了平西王府,踌躇满志地经略所辖领地,俨然就是西南边地的土皇帝。
正当吴三桂为清廷忙碌得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时,陈圆圆却还在怀念明朝。她希望吴三桂能利用手中的兵权,趁清朝立足未稳之时,将之推翻,做到普天下汉人都梦想的“反清复明”。但吴三桂让她失望了。
其实,早在吴三桂被册封为清朝的平西王时,陈圆圆就曾对他道:“恭喜王爷。你已不是大明的山海关总兵,而是满洲人的‘平西王”了。”话语中,深刻地流露了她的哀怨与失望。
此刻,陈圆圆对吴三桂的那份爱恋,已经淡了许多。
而吴三桂却还痴恋着陈圆圆,他在昆明郊外,专为陈圆圆修筑了别墅和花园,称作“安阜园”,也叫“野园”。清康熙进士王畴五(思训)曾作《野园歌》,远比笔者所能描述的详尽、精彩。现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浮云渺忽春城限,乐游谁拟姑苏台。
夷光未去走麋鹿,红墙碧树乌栖哀。
放萤别苑千山拥,凿一池抛万姓冢,
毕穿旧室求琼华,妙选良家唱罗喷。
楼阁昭晓海市连,凤笙龙笛围红鸾,
蛟官深浅少人致,长鲸醉倒鼾狂澜,
排山波涌飞衡崾,窃弄衣冠猿戏谑,
云暗潇汀夜雨昏,肠断三声泪空落,
澄怀坐啸惟青苔,弥天腥雾今尘埃。
亡魂待结分香恨,月冷荒台觅燕钗。
吴三桂不仅在生活上给予陈圆圆以无尽的奢华,在地位上,也让她尽享荣耀。在滇中,陈圆圆被称作“娘娘”,前呼后拥,随心所欲;而且,吴三桂提出,要封陈圆圆为平西王妃。
但已经历尽坎坷,看透吴三桂为人的她,冷淡地拒绝了。她道:“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做侍妾追随将军左右!”陈圆圆此举着实令吴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就是一个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这曲《丑奴儿令》是陈圆圆此时所作。十几年的出生入死,让她看破了世间红尘;吴三桂背叛朝廷,颠覆大顺,也因她而起,虽然她没有过错,但毕竟与她有关,这深深的罪责,把她压得难以呼吸。做王妃,即使当上皇后,又有什么乐趣?
顺治十八年(1661),奉朝廷之命,吴三桂出兵缅甸,擒回前明遗主永历皇帝。陈圆圆一颗本已冷了的心,又滚烫起来,她认为这是反清复明的好时机,连忙力劝吴三桂趁此机会推出永历帝,对清廷反戈一击,深切地道:“如此可成不世之功!”
然而位高权重的吴三桂早将朱明王朝曾赐予他的种种恩惠抛诸脑后了,他现在是大清的平西王,怎肯愿再动刀戈,重取富贵?陈圆圆的话如耳旁秋风,他仍旧亲手将永历帝绞杀了。
至此,陈圆圆已经心如死灰了!她向吴三桂提出:“请求王爷赐我一间净室,我愿意身披袈裟,吃素修斋,终享天年。”
此时吴三桂又纳了“四面观音”、“八面观音”两个小妾,虽不如陈圆圆倾国倾城,倒也算国色天香。有此左拥右抱,少一个陈圆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犹豫了几日,吴三桂答应了。
夕阳西下,陈圆圆带着一种似沉重、似解脱、似悲、似喜的复杂心情,移居到宏觉寺,跟从玉林禅师,正式做了尼姑,改名“寂静”,号“玉庵”。诵经念佛,日夜不止,再也不去理会吴三桂。
可怜绣户侯门女,终伴青灯古佛旁。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见吴三桂位重权倾,决意撤藩,剥夺吴三桂手中的兵权,给他一个虚名,让他老老实实做一个富家翁。
已经颐气指使、专横跋扈惯了的吴三桂哪受得了这种窝囊气,他恬不知耻地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调兵遣将,自封“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不合时宜地干起了反清的勾当。
聪明的陈圆圆已看清了一切,现在大清王朝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很少有人愿去回忆朱明王朝了,并且吴三桂引清人关,绞死永历,早已使天下之人看透了这个两面派,起兵不得人心,必败无疑。
她也曾多次劝解吴三桂,但老吴早已被皇帝梦冲昏了心脑,谁的金玉良言也听不进去了。为避免株连自己,陈圆圆迁居于昆明近郊瓦仓庄的三圣庵,与市区相距有半里多路。从此与吴家断绝了一切往来。
康熙十七年(1678),叛军节节败退,破亡只在眉睫,吴三桂自知命不久长,但也要过一把皇帝瘾。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祭告天地,自称为帝,改元昭武,称衡州为定天府;八月,就一命呜呼,时年67岁。
后来,清兵攻人昆明,吴三桂妻张氏、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及吴世璠的妻郭氏自杀,“八面观音”归了缓远将军蔡毓荣,“四面观音”归了征南将军穆占,其余吴家男女老幼尽遭杀害。惟独陈圆圆得免遇难。
陈圆圆最终结局如何?众说纷纭。由于史籍对她的记载极少,有说她在清兵搜到三圣庵时,因怕遭到污辱,投人莲花池中,溺水而亡;有说她上吊自尽;有说她出家到贵州岑巩的一座寺庙之中也有说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悄然圆寂。陈圆圆究竟魂归何处,现在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倾国之色”,本意是对美貌女子的一种褒义赞扬,有些夸张。但把这个词赠授给陈圆圆,是当之无愧。因为她绝代的美貌,让好色之徒垂涎三尺;也不管是谁,都欲一亲芳泽;也让吴三桂“冲冠一怒”,把国家、民族、君恩、民义统统抛在了脑后,背信弃义,转身回攻准备受降的大顺国,又引清军入关。导致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李自成当了18天皇帝之后,轰然落下帷幕。
客观地说,陈圆圆并不是主动改变这段历史的,正如前文所讲,大顺国的覆灭是它历史的必然性。不过,若无陈圆圆,也许不会倒得这么快。可以说,陈圆圆是一根导火线,点燃了吴三桂这包炸药,将大明王朝炸毁了。
纵观历史,能够改变历史的女人不算很多,而像陈圆圆这样,凭借天生的绝代芳华,促使一个王朝加速了分崩离析的进程,五千多年的历史,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渠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言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创唱吴官曲,汉水东南日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