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一位非王族出身,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没有善终的公子。当然,他和芈月也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他是如何走向权利巅峰?又为何会死于非命呢?
少年老成,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98年,秦国以楚怀王为质,逼迫楚国让利。没想到楚国立楚怀王的儿子为新君,是为楚顷襄王。看着态度强硬的楚国,秦国觉得颜面尽失,于是出兵攻楚,夺取楚国析邑等十六座城池。楚顷襄王感觉秦军立刻就会兵临城下,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的同时,让人向秦国求和。如此,辩才出众的黄歇带着楚人的希望去到秦国。
黄歇来到秦国,得知秦昭襄王准备联合韩、魏两国一起进攻楚国。黄歇认为秦楚两国相争必会两败俱伤,反而使周边国家得利,于是两国重新结盟。
楚顷襄王见秦军罢兵而去,内心不自觉的对黄歇高看一分:真是个人才。派太子熊完质于秦国时,为保护他的安全,再次派黄歇赴秦。这一去便是十年。
孤身留秦后走向巅峰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得知消息的秦国准备故技重施:扣押熊完,要挟楚国。要不说秦国不长记性呢!楚怀王的教训刚刚过去。迫于无奈的黄歇只能找到范睢通融一下,范睢向秦昭襄王表明心迹,希望他能吸取教训。秦昭襄王觉得应该先确定楚顷襄王的病情再说,于是派出熊完的师傅前去探病。
黄歇担心熊完有性命之忧,加上楚国国内王位竞争激烈。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便心生一计:让熊完扮成楚使随从,逃离秦国。之后,黄歇独自留在秦国,以熊完生病为由拒绝访客。
当秦昭襄王得知熊完逃走时勃然大怒,想要杀掉黄歇。范睢则认为:此时若放黄歇回去,他必会感恩戴德,有利于巩固秦楚两国友谊。由此,黄歇得以顺利回国,开启了权臣时代。
权倾一时后的疏忽大意
黄歇以性命保得熊完回国,继位后的熊完必是感恩戴德,更何况黄歇的能力在那摆着。果不其然,楚考烈王任命黄歇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
有了权势的黄歇开始广招门客,大展拳脚:公元前257年,和信陵君一起解了邯郸之围; 公元前242年,黄歇率领六国联军攻秦,一度攻到函谷关。后因联军内部矛盾,失败而归。虽然黄歇为楚国带来了利益,而攻秦战败的黄歇却被楚考烈王深深的嫌弃。
私认为楚考烈王嫌弃黄歇不仅仅是因为战败,随着黄歇多年的经营:门客众多,势力渐大,加上他又是异姓。楚考烈王肯定会为了王权避讳黄歇。
作为楚国的相国,黄歇不仅仅需要考虑楚国的现在还要考虑楚国的将来:为子嗣稀少的楚考烈王进献美女。这就涉及到黄歇移花接木的说法:黄歇为了保住荣华富贵,把李园的妹妹在怀有身孕时献给楚考烈王。
私认为这是楚王负刍杀死楚哀王后为合法继位制造的舆论,如果说楚幽王是黄歇的儿子,那么楚哀王作为楚幽王的同母兄弟,总不至于又是黄歇的儿子吧?毕竟宫廷规矩不是摆设:为了血统的纯正,规定入宫三月后才能侍寝。加之楚考烈王不是无能昏庸之辈,又有专职医生,即使不注重贞操,血统问题总会重视吧?所以黄歇钻空子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再者而言,姑且认为楚幽王是黄歇的儿子,当楚幽王知道真相后,为了王位的合法性难免不会以诽谤杀死黄歇。如此,黄歇保全富贵的想法便会落空。因此,黄歇没有必要采用此种做法。
李园是春申君的门客,在妹妹得宠后,受到楚考烈王的重用。春申君恰恰忽略了欲望对于人性的扭曲:当熊悍被立为太子后,李园开始了权谋之路,而春申君因其位高权重,成了李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或许是二人之前相处融洽,使得春申君忽略了李园的威胁,恰恰是这个忽略,造成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不听谏言,死于非命
在楚考烈王病重,李园夺权有所苗头之际,春申君的门客朱英曾建议他先下手为强,却被春申君以自己有恩于李园且李园软弱为由予以拒绝。朱英见春申君不采纳,恐祸及自身,便抽身而去。
楚考烈王去世后,李园在宫中设伏,待黄歇进宫时,一举击杀。看着身首异处的黄歇,李园仍不放心,又对黄歇家人进行了斩草除根。
【结语】
春申君因过分自信,在权力斗争中死于非命且祸及家人。纵观战国四公子,只有春申君是一步步靠着实力拼出来的。或许是前期的一帆风顺降低了春申君的警惕性,亦或是糖衣炮弹的裹挟,使他变得犹豫不决,目空一切,成了战国四公子中结局最凄凉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