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将“阴阳家”列为战国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大家之首。在战国时代,阴阳与五行的观念不断进行融合,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对于世界的理解模式,这种模式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作为其理论基础,由此便形成了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学派:阴阳家学派。
阴阳家学派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借用这一学说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事的各种现象。这一学派的人物主要来自于古时期执掌天文历数的人,所以也可以称其为“阴阳五行学派”或者“阴阳五行家”。阴阳家在战国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阴阳家的主要著作有《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但其中亡佚的有很多。
阴阳家的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在自然观上,阴阳家以阴阳学说为依据,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区别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的方法,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内有小九州,外为“大九州”之一,这一说法曾得到胡适的赞叹;在历史观上,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创立“五德终始”之说,以此来解释宇宙的演变与历史的兴衰,在这里,“五德”即五行的属性: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则为“五德”转移的结果;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提倡儒家学说,主张“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同时,还强调“因阴阳之大顺”,这在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方面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但后来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阴阳家的部分内容融入儒学之中,还有一部分为原始道教所吸收,而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