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赐死陈潢真的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如陈潢吗?当然不是,康熙赐死陈潢主要还是康熙看到了不愿看到的,发现了不该发现的。
《天下长河》是一部正剧,其制作质量之高,足以媲美其他的历史剧,如群臣关系的塑造,就完全超过了《大明1566》,在故事编排上,也明显高于《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而对于后宫的描写,则完全超越了《大秦帝国》。
《天下长河》虽说是一部正剧,但同时也是一部悲剧,这一点从剧中人物的结局就完全体现了。
本剧中除了虚伪迂腐道貌岸然的于振甲以及能谋善断的康熙有个好结局之外,其余人物的结局都是相当凄惨的。
这些凄惨的结局有的是罪有应得,比如索额图,有的则是缺乏职业素养,不懂得职场的规则,比如陈潢。
首先说康熙为啥重用于振甲,这是因为于振甲这个人死板,跟谁都处不到一起,而且还谁都不打怵,以实为实据实相告,所以康熙要重用他,因为这样人他不撒谎,奏报上来的可以说都是百分百的真实情况。
作为皇帝,康熙最想听的是真话。
而施琅也是一个耿直的官员,康熙反而要怒斥他呢?
这主要是因为施琅曾经跟靳辅陈潢在一起工作过,所以施琅虽然有功,但是当他居功替靳辅求情时,就难免会让康熙产生结党营私的想法。
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康熙在执政初期,被索额图骗,被明珠蒙,被伊桑阿怒斥,被阿席熙要挟,可以说康熙已经被结党营私这四个字吓着了,所以对这类现象特别敏感,哪怕有那么一点点苗头,康熙都要无限扩大,谨防自己的江山社稷不保。
如果说施琅从来没有跟靳辅陈潢接触过的话,康熙也还真有可能给施琅这个面子,但是现在可不行了,施琅仗着立点小功就敢提条件,那康熙还不得收拾收拾他。不敢收拾伊桑阿,还不敢收拾你施琅吗?
而康熙追杀太子也是因为怕太子结党营私,你看太子买了大片的土地,然后分发销售给其他的官员,这就等同于暗中在挖康熙的墙脚,掏空康熙的皇权。
你作为太子在这里把好处都给大臣们分发了,然后在众臣们面前你太子说话比皇上都好使,这绝对不是康熙想要看的的局面。
康熙经过了多少年的磨练才把自己变成了的铁板一块,可是这刚过上几天好日子呀,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又变成了薄脆,这不要命吗?
是,康熙自己已经拒腐蚀永不沾了,可是太子一旦成为突破口,也是康熙无法控制的,别的暂且不说,就说因为有这样的太子而被群臣们看笑话,也是康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呀。
康熙需要的是啥?细致一点分析就是康熙需要的是那种相互制约的同事关系?毫无疑问就是索额图与明珠那样的,也就是说虽然两个人一起搭班子给康熙打工,但是这两个人必须得做到心不和面也不和才行,哪怕就算你不是这么想的,那也得要这么表现出来,这样康熙见了才安心。要不就凭索额图与明珠那贪墨的程度,康熙也不会让他俩安享至今了。
有一段剧情最能说明这个现象,就是高士奇看见明珠和索尔图又在吵架,于是就好奇问他们:“你们是不是一天不斗,就睡不着觉?”
看看明珠是怎么回答高士奇的,他说:“我们要是哪天不斗了,就该皇上睡不着了!”
这句话说完,高士奇瞬间顿悟。
可是陈簧哪懂这些职场上的技巧啊,陈潢不光是一门心思干活,而且还属于舍命相交的实心眼,是属于看见谁的本质好就认定了谁,所以他才死心塌地的跟着靳辅,而且还处处维护靳辅,不管是谁说靳辅一句坏话都不行,哪怕那个人是康熙。
而这恰恰是最令康熙恐惧、万万要不得的事。
康熙需要人干活,但是他不需要人拉帮结派,他也更害怕底下大臣结党营私,那样康熙管理起来讲很费劲,所以康熙一旦发现这样的苗头就赶紧掐死踩灭。
这也就是高士奇办成白石沟大青石案之后,康熙踩着高士奇的手警告他的原因。就是要高士奇明白,千万不要跟靳辅陈潢他们结成联盟,那样朕将很生气,后果将很严重。
可是陈潢的情商太低了,根本不懂这些,甚至于他都不琢磨琢磨索额图与明珠是怎么处理关系的,所以当陈潢在皇上以及众位大臣面前一味的维护靳辅的时候,康熙肯定是不乐意的。
但是康熙考虑到陈潢治黄有功,所以并没有立即对陈潢下手,而是给了陈潢好几次机会,可是陈潢实在是太不懂领导意图了,最终只能挑拨康熙动了杀心。
但凡此时的陈潢明白一点事理,把功劳都归给皇上,然后自己悄悄隐退的话,他和靳辅也都不会落个被皇上治罪的结局。
并且从这一点上靳辅早就提醒过陈潢了,可是陈潢就像头倔驴一样,根本不听靳辅的劝告。
在这一点点上,他就不如于振甲。
于振甲虽然迂腐一根筋,但是于振甲他知道顺着皇上,知道谁是给他们发工资的人。可是陈潢就不行,只要不是从内心尊敬的,哪怕是康熙,他也照样不给面子。
而此时的皇上早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那就是只要他看见哪个班子要结盟,他就势必要立马把这个班子拆散,既然陈潢靳辅你俩这么难舍难分,那就不要在一了嘛!于是才有了于振甲被提拔出来协助靳辅管理河道。
为啥?还不就是因为于振甲能够制衡靳辅,只有确保两个人相互制衡,这样康熙才能听到真实的奏报,了解真实的情况,才能安心不是,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