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它与我们熟知的另一个典故是息息相关的,那就是”士别三日”。
说三国时期是吴国大将吕蒙,只知道上阵杀敌,不知道研读兵书,是个十足的粗人。当时掌权的孙权劝他可以读一读兵书和史书,多学一些知识,但是吕蒙总说自己要带兵、要管着军队,根本就没有空读书。
孙权就问吕蒙:”你忙还是我忙?”
吕蒙当然回答是孙权更忙。
于是孙权又继续引导:”你看我这么忙,我都挤时间读书,你再忙也没有我忙,怎么没有空?再说我不是要你仔细钻研,不是叫你做学问,就让你翻一翻,多了解一点知识。”
于是吕蒙向孙权请教该看什么书,孙权给他推荐了《孙子》《六韬》这样的兵书,和《左传》《史记》这样的史书。
吕蒙也很知错能改,回去就把这些书找齐了,平时不管是巡查军营,还是众人议事,再或是自己休息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书,一有空就读,这就是手不释卷啦。
这个成语后面还跟着”士别三日”呢,说两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吕蒙回去刻苦读书去了,一次孙权召集下臣议事,吕蒙当众发言,说的话非常有条理,还引经据典,和从前的吕蒙大不相同。于是孙权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自己要换双眼睛,重新看待吕蒙了。
不过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啊,这个”三”,不是真的指三天,三只是一个约数,吕蒙可是手不释卷读了很久的书,才能得到孙权的称赞。
韦编三绝
而韦编三绝的故事就更加精彩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纸质书,用的都是竹简,把竹子片成片,用绳子一根根穿起来,铺平,在竹简片上写字,这就是当时的书。
孔子读《易》这本书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就连用来编竹片的绳子,都断了3次,由此可见孔子看书有多么仔细,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
“韦编”就是指解释的牛皮绳子,能把牛皮绳子磨短3次,真不愧是孔子。
孔子的成就,想必就不用我说了吧,想要知道他的影响力有多大,就去读读论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