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在后台讲,她很发愁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早在念书之前,这位妈妈害怕孩子性格内向,遭受别的小朋友排挤。
果然,去了以后老师隔三差五就打来电话,“你家孩子不合群、孤僻……”
细细回想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班里总有一个孩子被欺负。每个宿舍,总有孩子被冷落。
凭啥呢?为什么就偏偏是我家孩子呢?
这种欺负,可能是霸凌,也可能只是日常的小排挤与小嘲讽。
“大家总是喊我去关灯,指挥我扫地……”
“上周我同桌过生日,但是没有邀请我去!”
“好委屈,别的同学丢了东西,大家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我!”
“我也想和她们一起去滑雪,但她们不带我!”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大家排挤的对象?
与众不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比如,
我的腿很短,我的个子很矮,我的牙齿不够整齐……
我说话有点结巴,我的头发颜色不好看,我走路的姿势很丑,我皮肤有点黑……
这些“不完美”,或者说是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会成为群体里排外的对象。
班里有个男生,个子很高,形态却扭扭捏捏,走路时脚还扭来扭去的,很多动作都像个女孩子。
于是,就有别的孩子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婆姨”。
他打篮球时,别的男同学就在场外大声喊他外号。那个男生最初很反对,但是有一天,也就顺着大家这样叫他了。
却意外地发现,大家也不再喊他外号了。
原因是什么呢?这个男生针对别人的嘲笑,进行了自黑,她对着别的孩子说“嘿!我是你婆姨!”
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很智慧的,大家嘲笑他,是因为别的孩子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玩。
而该男生反抗的做法,又会激起更多人“逗”他。
既然逗他那么好玩,为什么不继续呢?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人气偶像蔡徐坤在刚出道时,因为被评选为NBA篮球新春形象大使。
即使在里面只是扮演了一个球迷的角色,但是被外界定义为“娘化”的明星,根本不该和篮球有关联。
当时蔡徐坤的团队还不太成熟,于是选择了起诉那些恶搞的视频网站。
一石激起千层浪,果然,大家抵制的声音愈演愈烈。
而另一边被调侃唱歌没有实际意义的吴某人,直接将《大碗宽面》改成了歌曲自黑,反而没有给公众嘲笑他的机会。
自嘲,是让别人知道,我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你嘲笑我这短处并不会给我带来任何伤害,没意思。
反讽,是教给孩子通过语言反击对方。
你看,有时候顺着对方的意愿,借力打力,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内向的孩子
班里总有一类孩子,调皮捣蛋,一刻也闲不住。
同样呢,班里也有一类孩子,安安静静,与世无争。
而这类内向、慢热的孩子,就比较难和别人快速打成一片。
《小孩的神秘生活》里面有个特别慢热的孩子,叫许家润。
刚入园的时候,他喜欢躲在别的地方,也不和别的孩子参与游戏。
当他鼓起勇气走出来时,因为坐错了位置,立马被别人喊“出去”。许家润哭着跑开了。
当问到班里别的孩子为什么不和许家润做朋友时,大家的回答是他太一开始就不和大家在一起玩,而且也太爱哭了。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组引导许家润和有影响力的孩子们先玩。慢慢地,大家都接受了许家润。
有影响力的孩子,朋友多!这是肯定的。
家长不如先让孩子找班上的“人气王”一起玩,这样的话,孩子就能接触、结识到更多的朋友。
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带一个玩具或者食物去学校,当然是在学校允许的前提下。
新鲜事物,是很容易打开孩子们的友谊之门的。聚在一起,玩一玩,很容易就交到朋友了。
没教养的孩子
有些孩子错误地表达着自己的喜爱,却对别的小朋友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比如男孩子本身喜欢另外一个小女孩,结果跑去拽人家的辫子。
再或者,直接跑去挠嘎吱窝,想逗笑别人。
这种小孩子,真的很烦人了。
还有些孩子是“使坏型”,在做游戏时候直接将别人搭好的积木乱推倒,走哪都是破坏王。
这个就是家长们需要提前”正确教养“的地方了。
比如,吃饭要坐好,不挑逗别人,不对女孩子使用暴力等等。
有时候,言行不如身教。父母首先在孩子面前就要做到能够榜样。
信守承诺,一诺千金,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你想让孩子遵守规则,就别带着孩子插队、闯红灯;
你想让孩子不浪费粮食,就自己先做好“光盘行动”;
你想让孩子没有虚荣心,就不该说:“你看谁家那孩子课文早都背完了”
你想让孩子房间整齐,平时就要注意打扫卫生;
你想让孩子有礼貌,那在做错事时就要道歉;
一旦你在孩子心中失去了权威,那你定再多的规定,对于孩子来说,也不过是废话一堆。
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我们也无法永远陪着孩子走下去。
他会走进什么样的局面,陷入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无法掌握,但我们可以在他出发之前,就给他配备好技能和本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教会孩子如何应对他人,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即将收获的有笑有泪、有酸有甜、有腻歪有冲突的“神奇友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