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二有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故而清朝的行政体制和以往中原王朝有所不同。一方面他们为了学习汉文化,在国内继承了明朝大部分体制,故而可以看到清朝时期的行政制度和官名和明朝时期有所相同;不过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他们的民族特性,在国内实行另一套治理方式,这就是八旗制度,同时实行剃发,让整个国家都保留辫子。
在清朝体制之中有这么一个官职,他叫做“抚远大将军”,在清朝历史上他都是不常设的,因为在清朝历史上能担任这个职位的总计就9人,而且这九人每一个都是非富即贵或者在清朝风云一时。
而且抚远大将军的含金量比之一品大员也是不遑多让,虽然自宋朝之后,一品大员开始变得多起来了,可是官位总共就这么多,能够荣登一品大员的就那么点人,当时清朝有八大总督,总督的官位才是二品,而抚远大将军却是一品,那么这抚远大将军究竟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清朝的抚远大将军
抚远大将军是清朝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位是不常设的,根据清朝历史的记载,只有爆发战事之时才华设立“抚远大将军”一职:“大征伐则置,毕乃省”。
而如果用现在最直观的话来说,抚远大将军就相当于战区的最高司令长官,一旦发生战事,抚远大将军有权辖制战区内的大小所有事物,更有先斩后奏之权。
从《雍正王朝》之中就可以看出这一个特点:年羹尧找不到叛军,一怒之下连斩了几十个将领,按理来说这其中许多将领品级不低,有的甚至官居二品,照道理应该是交由朝廷来处置,而这种擅杀朝廷大臣的行为往大了说就是僭越,罪名可以直接定义为谋反。
可是从剧情之中就可以看到年羹尧说杀就杀,丝毫不顾及他们的面子,有个巡抚就因为迟到了几天,年羹尧直接摘去了他的顶戴花翎。雍正对这些事情了若指掌,可是他始终没有处置年羹尧,不是他不想,一来他需要年羹尧为他打胜仗,二来这确实是在抚远大将军的管辖范围之内。
因为清朝时期为了平息西北战乱,清朝给予了前线将领很多的权力,这就是中国古语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故而一旦担任抚远大将军就等于掌控了当地的人事任免,生杀大权以及军需调配的权力。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香饽饽,《雍正王朝》之中,当时西北战乱,四爷,八爷,十四爷为了争这个抚远大将军争得是面红耳赤,就可以看出抚远大将军有多吃香了吧。
不过也正因为抚远大将军权力大,就算是清朝也不经常设,清朝九位总督大部分都是富贵中人或者是皇帝的心腹,因为一旦抚远大将军有叛变的心思,那么西北就会多出一个军阀直接威胁清王朝。
清朝抚远大将军都有谁?都是什么下场
在清朝历史上共有9为抚远大将军,康熙朝有5位,雍正朝有4位:
其有两人和康熙的关系极为密切,一位是康熙的亲哥哥福全,他本身是最接近皇位的人,可他一句“甘为贤王”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但是康熙也特别感激这位哥哥,在亲征葛尔丹时将他封为了抚远大将军,由于福全的特殊地位以及康熙对他的特殊感情,所以这一位绝对是地位最高的,他去世那年,康熙亲自登门祭拜。
而第二位就是康熙的十四阿哥胤褆,康熙晚年西北又发生了战乱,当时急需一个皇子出镇西北,胤褆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在西北立下赫赫战功,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甚至康熙一度有意传位给他,可惜的是也因此遭到了雍正的忌惮,他的结局很多人都知道。
第三位是爱新觉罗·鄂扎,他是清朝开国功臣多铎的孙子,也因为这特殊身份成为了第一位抚远大将军,在康熙四十一年病逝,死后家族延续了铁帽子王的称号。
第四位是费扬古,他是顺治帝最喜欢的董鄂妃的弟弟,在康熙第二次亲征葛尔丹的时候接替福全成为抚远大将军,在当时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康熙四十年病逝。
而最后一位则是图海,如果看过《康熙王朝》一定知道他,他和周培公两人平定了王辅臣之乱,而他也是在那个时候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的,然而事实上王辅臣其实是靠图海自己平定的,与电视剧之中的粗矿不同,历史上的图海是能文能武,也正是因此而过于操劳在康熙二十年就病死了。
从这就可以看出,康熙帝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大多都是善终,康熙本人对他们也还算不错,然而雍正朝的四位就比较惨了,雍正朝的抚远大将军几乎无一善终:
第一位是安新觉罗.延信,在胤主持西北大局的时候,他作为胤褆的副手,所以和胤褆走的比较近,然而也正是因此遭到了雍正猜忌,最后落得个终身圈禁。
第二位则是马尔塞,他是之前提到的图海的亲孙子,凭借着图海的地位他也混到了一个抚远大将军的职位,不过比起图海的能文能武来说,这位仁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最后因为打了败仗被雍正斩首。
第三位则是爱新觉罗.崇安,也是清朝铁帽子王之一,在马尔塞被杀后,由他接替马尔塞的职位,最终的结果是年仅29岁就病死了,死的非常离奇。
而最后一位就是年羹尧,因为太过嚣张直接被雍正给撸下去了,从这就可以看到雍正对人是有多腹黑,4个抚远大将军无一善终,而康熙朝除了胤褆大部分还是有个好结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