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律师退休后,儿子接过了他久而未结的一个案子,结果仅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结案了。
儿子向父亲邀功,父亲无奈的摇摇头说:“老爹指着这个案子,供你上了重点高中,又让你成了法学博士,还指望这个案子再培养孙子呢!结果你把财源给断了。”
这个退休的律师就是司马懿。而那两家打官司的就只有诸葛亮一家。哈哈!你别笑,其实就是这样的。
诸葛亮的一生,所有的亮点与能力、所谓的聪明与智慧,只不过是用来成全司马懿的。
司马懿对诸葛亮说:“小样,整不死你,是不能整死你,整死你就不好玩了,历史就没意思了!”
为了让历史添点彩头,为了让曹氏公司连续不断地给司马懿发工资,对司马懿来说,诸葛亮就是他最大的客户。
司马懿太能熬了,俗话说“仁者寿,智者长”,司马懿不是一个仁者,但绝对是一个智者。
分析司马懿,我们应该从后往前推。
智者——司马懿
公元249年过年时,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
而老司马懿病入膏肓,当然没有亲近少帝的机会了。
而曹爽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一帮人一出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精神抖擞,带着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而且还假传太后的诏令,撤了曹爽大将军的职务。
就凭这智谋,诸葛亮能比得了吗?
其实,司马懿是三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
历史上公认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
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强的敌手就是司马懿,诸葛亮也曾经使用离间计让司马懿失去兵权,可是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10万至渭河南岸的塬上,司马懿率军过渭河背水筑垒同诸葛亮相持。
诸葛亮为准备长期作战,屯田于五丈原。这期间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均不应战。
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一些妇女的衣服,羞辱司马懿不是男子汉。
司马懿心中虽恼,却强坐笑严:“孔明视我为妇人耶!”接过衣物,厚待来事,继续坚守。
就不给你打!熬死你。想笑话我?可在司马懿看来,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于是,司马懿仍坚壁高垒,静待最佳时机。
善猎者不急,善渔者慢拉。
司马懿的忍,当然不是消极的,他在忍的同时,就像是一只捕猎的猛虎走着猫步,捕捉着猎物的信息。
蜀军使者言,“丞相夙兴夜寐,乏二十以上皆系览也。所啖之食,日不过升”。一番话,把诸葛亮的一个重要消息透露给了司马懿:“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司马懿由此推测诸葛亮不久于人世。
不过多疑的司马懿也有可能明白,这条信息是假的。不管怎么样,真也好,假也罢,坚守以待总不会出错。因为此时的司马懿就算有胜算的把握,他也不想一蹴而就,他还要等待自己后方大本营里可能出现的危机。
因为功高盖主,少帝曹芳和权臣曹爽会时时刻刻“卸磨杀驴”。
这也是“空城计”中,司马懿为什么不进犯已是空城的西城的原因。
其实,诸葛亮也审时度势,知道司马懿的处境,诸葛亮之所以敢唱空城计,也知道司马懿不会消灭自己,那样司马懿就失去在魏国的作用了。
诸葛亮的反间计
曹操在世时,一向对司马懿很有戒心。他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呵呵,真是笑话,你曹操不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天下的吗?
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一度被重新重用,青云直上,做到了骠骑大将军。
等司马懿又熬没了曹丕,曹叡做皇帝时,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
几番较量,诸葛亮颇感吃力,于是就利用曹叡对司马懿的猜疑,使了点“坏”,把这堂堂的司马大将军拉下了马。
诸葛亮先使出“反间计”,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同时又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
曹叡信以为真。而朝中司马懿的同事们,也纷纷落井下石,欲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见不得别人好。
幸亏大将军曹真知道司马懿是个难得的人才,上奏力保,司马懿才侥幸捡了一命。但他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没有了。
这件事应该让司马懿清醒了很多。
如果诸葛亮这计策能够要了司马懿的命,可能诸葛亮的伟业就成功了,可偏偏司马懿没丧命,只不过是上一边呆着去了。
风云变幻,没了对手的诸葛亮出祁山伐魏,曹魏上下,没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曹魏江山危险,而诸葛亮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如果诸葛亮不伐魏,司马懿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国家危难,是用来成全英雄的。
司马懿又复出了!
唉!真是败也诸葛成也诸葛,这一次诸葛亮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高手之间的较量都是心照不宣的,所看的就是谁先把谁熬垮。诸葛亮显然熬不过司马懿。所以,真正成全你的从来不是朋友而是——对手!
因此说,我们要尊重对手。比方说教育就出自于苦难,要是温室教育永远出不来知道拼搏和感恩的孩子。比方说许某馨、李某一。
空城计中的较量,真实意义是这样的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说的是公元228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大战于街亭,诸葛亮命令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自高自大,不按套路出牌,又不听王平提出的意见,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街亭失守。
司马懿率大队人马,随后浩浩荡荡兵临西城门外,蜀军势若危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也正是这一异常情景,司马懿兵退四十里,途中还受到赵云的袭击。
因为这个空城计,让诸葛亮一下子从人提到了神的地步,但事实真如《三国演义》所说的那么神吗?
司马懿是何等的人。经历过大起大落,他何尝不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能临危被任命为“平西都督”,从某种意义来说,要全靠诸葛亮的“功劳”。
因为在满朝文武中,只有司马懿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一较高低。
有诸葛亮在,他司马懿就在朝廷中有他的作用,政敌也奈何不了他。
在“空城”里诸葛亮虚张声势实则势单力薄,这时候虽然是歼灭他的大好时机,但老于世故、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这时候却不能不考虑许多战场以外的东西,比如,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后,自己生死存亡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空城计》这一出 ,空城计是说诸葛亮屯兵阳平城时发生的故事,但诸葛亮初屯阳平城时,司马懿还在宛城为荆州都督,不可能与诸葛亮交锋。
后来司马懿由此攻蜀,又值霖雨,没有打成,在这前后,就没有在阳平交兵之事。
根据司马懿的智慧来看,就算是真的有空城计,老于世故的“人精”司马懿,又如何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吗?
纵观司马懿的行为 如果说西拒诸葛亮等战略,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那么,他多次装病,韬光养晦,奇诛曹爽,则显示了他善于抓住机会的谋略。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他说:“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司马懿不愧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