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
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
RIP用“路程段数”(即“跳数”)作为网络距离的尺度。每个路由器在给相邻路由器发出路由信息时,都会给每个路径加上内部距离。在下面图中,路由器3直接和网络C相连。当它向路由器2通告网络142.10.0.0的路径时,它把跳数增加1。与之相似,路由器2把跳数增加到“2”,且通告路径给路由器1,则路由器2和路由器1与路由器3所在网络142.10.0.0的距离分别是1跳、2跳。
RIP协议工作原理
然而在实际的网络路由选择上并不总是由跳数决定的,还要结合实际的路径连接性能综合考虑。如下图所示,从路由器1到网络3,RIP协议将更倾向于跳数为2的路由器1->路由器2->路由器3的1.5Mbps链路,而不是选择跳数为1的56Kbps,直接的路由器1->路由器3路径,因为跳数为1的56Kbps串行链路比跳数为2的1.5Mbps串行链路慢得多。
路由器的收敛机制
任何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如RIP)都有一个问题,路由器不知道网络的全局情况,路由器必须依靠相邻路由器来获取网络的可达信息。由于路由选择更新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慢,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有一个慢收敛问题,这个问题将导致不一致性产生。RIP协议使用以下机制减少因网络上的不一致带来的路由选择环路的可能性。
记数到无穷大机制RIP协议允许最大跳数为15。大于15的目的地被认为是不可达。这个数字在限制了网络大小的同时也防止了一个叫做“记数到无穷大”的问题。
特点
正确性和完整性:沿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一定能达到目的网络和目的主机
算法简单:不应使网络通信量增加太多额外开销
适应通信量和网络拓扑的变化:自适应的改变路由均衡各链路的负载,发生故障或者修理好重运营时能及时的改变路由
稳定性:在通信量和网络拓普相对稳定情况下,算法收敛于一个可接受的解
公平性:除对少数优先级高的用户都是平等的。
最佳:某一特定要求下得出的较为合理的选择
我们将能否根据网络拓扑自适应调整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策略和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因特网采用的是动态,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将互联网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记为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