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这首《登科后》将读书人考上进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想而知,中了进士是一件光耀门楣的大事,它意味着实现了人生理想,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探花郎”是指考中探花的士子。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探花”这一词语最初出现于唐朝,当时的探花并没有现在这样的代表殿试第三名的寓意,仅仅是一种称谓。这一称谓的来源,是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活动有关。唐代新科进士发榜后,新科进士们会在长安曲江边的“杏园”聚会,叫做杏园探花宴也叫琼林宴。这时正是春天,百花盛开,杏花怒放之时,红杏遂被称作“及第花”。而探花宴上的探花使,也叫探花郎。是从这一批进士及第的人当中挑选出来年轻英俊的两个,但与名次无关。两人则要骑马游遍长安各大名苑,采集各种名花回来供大家欣赏赋诗,以此来迎接状元。这便是唐代著名的“杏园探花宴”,也是朝庭主办的重要宴会之一。正如古装戏《女驸马》中所晿的: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人人夸我潘安貌,谁知纱帽罩婵娟啊……
那为什么说探花郎比状元更有女人缘呢?能做探花郎的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年轻又英俊潇洒。所以探花郎的名气多高于状元。且有诗言:“西湖又见探花郎,把手拈诗燕语忙。隔岸阿谁折怨柳?偷偷串泪万千行。”其描绘的便是这探花郎打马游街之后,多少闺中少女芳心暗许后又黯然神伤之情景。探花郎是各大世家的联姻的对象,而古时候科举考了状元大多是要娶公主的。所以不少世家女子,都会把择偶放在这些探花郎身上。相比之下状元公反而成为宴会后比较容易冷落的存在。可想而知,当年对探花郎重视的程度。在宴会过后,探花郎甚至还会被多个世家女子互相争夺。自古官场都是讲人脉的,如果能攀上一个有实力的亲家,无疑让自己在官场上更容易被重视,这就是探花郎比状元公更有女人缘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在坊间部分人的心目中,探花比状元更受女子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普遍认为探花郎貌似潘安,才如子建。因此,即使状元是第一名,在部分人们心目中仍旧认为没有探花郎受女子欢迎与喜爱,所以说探花郎比状元更有女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