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病逝,大清第一次在皇位继承人上出现断档;同治帝叫“载淳”,是“载”字辈的,按理说应当在“溥”字辈中选择一位宗室子弟做皇位继承人。
但如此一来慈禧太后就会升级为太皇太后,没有了实权;嗜权如命的慈禧自然不会准许,说什么都要在“载”字辈中选择一位,最终选择了年仅四岁的载湉,也就是光绪帝,将光绪帝过继给了咸丰,与病逝的同治帝成为“亲兄弟”。
之所以选择载湉有三点原因:
第一、载湉年纪小,慈禧可以继续垂帘听政;
第二、载湉是自己的亲妹妹(醇亲王的嫡福晋)所生,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忠诚于慈禧;
第三、恭亲王奕䜣的子孙年龄都比较大不好控制,而且奕䜣在朝中威望颇高。
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
光绪五年同治帝下葬惠陵,御史吴可读半路上自尽身亡,留下了一封遗折,折子中恳求慈禧:待日后光绪帝生下皇子,要过继给同治帝,做下一位皇储。
吴可读自尽一事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慈禧迫于压力不得不“答应了”吴可读的建议,并下旨将吴可读好好安葬。
但不管过程如何,年仅四岁的光绪帝得以坐稳了皇位,慈禧也可继续垂帘听政。
如此“完美的皇位继承人”,慈禧为何会讨厌呢?光绪帝的死与慈禧有关系吗?
01 慈禧为何讨厌光绪?
光绪帝与同治的童年生活几乎是一样的:在名儒饱学之士的教导下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不过光绪帝并不跟同治帝一样贪玩,从小就很知书达理,就连慈禧都称赞光绪“好学实在”。
光绪年龄大一些以后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还能作诗读书通晓其内涵;可以说光绪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连西方的书籍也有涉猎;更值得一提的是光绪的记忆力非常好,亲政以后阅读奏折经常是一目十行,有些年久的折子,大臣们都不记得内容了,光绪帝还记得。
“上(光绪帝)之文学本源极厚。书法钟颜,端厚浑朴,诗文极雅”。
有一次有一位大臣从江南回来,前去觐见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便谈起了自己在江南的所见所闻;慈禧突然想起来江南的的哪一个县好像是遭遇到了冰雹,但是就是想不起来是哪个县了。光绪帝则在一旁提醒慈禧是巩县。
没过一会慈禧又问永定门外前几年修建的电车是谁来着?光绪帝直接回答是德国公使海靖。
由此可见光绪帝的记忆力确实超群,而且对朝政也是颇为关心。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
按理说依照光绪帝的能力,是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朝政的,即便是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最起码不会像咸丰、同治那般昏庸。
但可惜的是:光绪登基称帝原本就是一个悲剧,只要有嗜权如命的慈禧太后在,光绪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独立处置朝政。
所以说随着光绪帝年龄增长,尤其是光绪帝“不得不”亲政的时候,二人之间注定会有矛盾。
说道慈禧与光绪的关系,确实也不能说多好,毕竟二人之间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慈禧对小皇帝光绪没有深厚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慈禧对自己亲生的儿子同治都比较冷漠,更何况不是亲生的呢?
不过光绪还是比较孝顺的,据说光绪十岁那年,慈禧生了一场大病,光绪很是着急,便向上天祈祷,甚至是效仿古人“割股奉亲”。光绪帝拔出刀割伤了自己,幸好身边的侍卫发现的及时,才没有酿成什么大祸,不过光绪帝确实是割伤了自己。
慈禧太后得知后,并没有感激光绪的这份孝心,反而是一脸的冷漠。
慈禧之所以对光绪帝冷漠,其实也跟慈安太后有关系。慈安是咸丰的皇后,咸丰病逝后与慈禧并尊为皇太后。
因为慈安从没有生育过皇子皇女,再加上心性善良很喜欢孩子。同治虽然是慈禧所生,但跟慈禧并不亲热,反而与慈安太后更加像是亲生母子;光绪帝入宫时只有四岁,自然也缺少母爱父爱,慈禧一向严厉,作为小孩子,喜欢慈眉善目的慈安是很正常的,所以光绪会经常跑到慈安太后的宫里去玩。
而此时的慈禧与慈安因为安德海(慈禧身边的红人)被杀的事情已经有了嫌隙,光绪与慈安亲近,慈禧自然不高兴,不喜欢光绪也是很正常的。
02 作为皇上也会营养不良
正因为慈禧不喜欢光绪,再加上不是自己亲生的皇子,慈禧不关心光绪实属正常;宫里的太监宫女大多是看主子的脸色行事,见慈禧不喜欢光绪帝,自然也不会将光绪当成真正的主子
慈禧不喜欢光绪所以经常会故意为难,光绪本就体弱多病,身体不是很好,据说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
可能有人会问:光绪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日日满汉全席,怎么会营养不良呢?
按照大清的规矩:皇上每天的膳食,都要几十道菜。
当然皇上也吃不了那么多菜,顶多也就是挑选几样离着自己近的菜吃,离皇上比较远的菜担心凉了就会用小火煨着。若是夏天的话,这些菜难免就会变馊了。
即便是皇上能吃得到几道菜也不是现做的,也是早就准备好的,口感上自然不会那么好。
光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却吃不到几样像样的菜,有的时候实在是不想吃只能是饿着。若实在是忍不住饿得难受,就会让御膳房换菜,做一些新的菜;但御膳房压根不会将光绪当主子,所以光绪说话并不好使。
换句话说:光绪想要吃几道可口的饭菜这样的小事,都需要告诉慈禧太后,慈禧同意了才可以;慈禧自然不会心疼光绪饿着,反而教育光绪不知道节俭。
如此一来,被训斥的次数多了,光绪帝也就不敢再提了。
慈禧爱听戏,而且每次听戏都会让光绪陪着;光绪是个孩子,自然不爱听戏,也坐不住,但是慈禧压根就不管这些,而且丝毫不顾及身边有个孩子光绪,总是会点一些《天雷报》这样阴森恐怖、还打打杀杀的戏。
这确实给年幼的光绪留下了很大的心里阴影,光绪帝害怕打雷就是因为听戏听得。
后来光绪年龄大了,慈禧干脆就不给光绪帝让座,让光绪站着看戏。
03 大婚之日,光绪为何哭泣
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已经17岁,在慈禧的安排下与隆裕皇后举行了大婚;但是在大婚的当晚光绪帝居然突然趴在隆裕皇后的怀里大哭:“姐姐,我永远都尊重你,但是你看我多难啊!”
其实光绪无非就是在表达自己对婚姻的不满,更重要的是隆裕皇后长得不漂亮就算了,背还有些驼,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想要自己的皇后国色天香,但看到长相如此丑陋的隆裕实在是不想同房。
隆裕虽然长得不好看,但也是慈禧的亲侄女,从小养尊处优,光绪的话无疑是在嘲讽隆裕,隆裕怎么能忍受呢?为此两个人经常吵架。
其实光绪挑选皇后人选的过程很滑稽,也从另一个层面看得出光绪的悲剧人生:慈禧的儿子同治帝之所以与慈禧不和睦就是因为选后选妃的事情,不过好歹同治帝选的皇后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同治也很喜欢自己的皇后。
而光绪就不同了,毕竟此时的慈安太后已经病逝,无人为光绪撑腰,将谁选为皇后都是慈禧一人说了算。
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后与妃子的人选都是由皇上自己决定,若是看中哪一位秀女想要封为皇后,究竟玉如意赐给这位秀女,若是看中哪位秀女想要封为妃嫔,则将荷包赏赐给这位秀女
慈禧特地将自己的侄女安排在了第一排的位置,光绪虽然年轻,但是很清楚太后让自己选后选妃无非就是走一个过场;但光绪一点都不想陪慈禧演戏,便直截了当地对慈禧太后说:“婚姻大事,还是由亲爸爸做主吧!”
慈禧一直让光绪称呼自己为“亲爸爸”。
慈禧不仅注重结果,还注重过程,非让光绪自己选。
光绪拿起玉如意看都不看慈禧的侄女、桂祥(慈禧的弟弟)的女儿一眼,直接走到第二排要将玉如意赐给江西巡抚德鑫的女儿。
慈禧见状顾不得体面,直接呵斥光绪:“皇帝!”
光绪赶忙回头看了一眼慈禧,慈禧便不再说话,直接努了努嘴,暗示光绪要将玉如意给第一排桂祥的女儿。
光绪虽不情愿,但还是直接将玉如意塞到了桂祥女儿的手里。
如此选后的闹剧便结束,光绪帝也不高兴了,不再继续选妃;慈禧见光绪喜欢德鑫的女儿,便私自做主,将荷包给了第三排礼部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就是没有选光绪喜欢的那个秀女
如此一来光绪的一后二妃便选好了,而且光绪只有这一后二妃,没再选过秀。
此次选秀没有慈安的掣肘,慈禧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但让慈禧没想到的是:自己随意选的两位妃子,其中有一位居然日后处处与自己作对。
此人便是光绪最为宠爱的珍妃,只是后来珍妃也被慈禧害死了。
因为皇后不是自己喜欢的,隆裕皇后又是从小娇生惯养出来的,光绪与隆裕便经常吵架;光绪十八年有一次光绪与隆裕吵架,因为光绪心情不好,便骂的有些厉害。
隆裕觉得委屈,便跑去慈禧的宫里诉苦;其实隆裕的本意就是找一个人说说话,没成想慈禧大怒,直接当着太监宫女的面将光绪大骂一顿,并且安慰隆裕说:“你还年轻,犯不着为这个身体不好的难过,看我有的是办法治他!”
隆裕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光绪被大骂一顿自然心里更委屈,一连多月没有理会隆裕。
而且从这个时候开始,慈禧便有了想要除掉光绪的念头。
04 光绪真是被慈禧毒死的吗?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光绪帝病逝,只有38岁而已;《清史稿》中关于光绪帝的死是这样说:
《清史稿》载:“癸西,上疾大渐,崩于瀛台涵元殿。”
大概的意思是光绪帝是病死的;不过清末名医桂庭在《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中是这样说的:光绪帝在临死前三天一直在床上打滚,腹痛难忍,舌头又黄又黑,看上去像是中毒的样子。
那么,光绪真是被毒死的吗?
好在光绪帝的遗骨还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尸体检测来揭开真相成为可能。
2003年“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小组,充分利用“中子活化”“原子荧光光度”等等一系列的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综合的分析、推理、反复的研究,用了五年的时间,得知结论:光绪帝是中毒而死的。
若光绪帝真是被毒死的,那么凶手是谁呢?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人们自然会认为是慈禧太后,毕竟没有慈禧太后的同意,旁人怎么敢呢?那么,真的是慈禧吗?
慈禧太后比光绪帝年长30多岁,若是慈禧太后病逝在光绪帝前边的话,朝政大权必然会回到光绪帝手里,到时候东山再起的光绪帝必然会对顽固派进行打击。
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牵头的,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帝便被慈禧太后软禁了起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受到很多国家的关注跟同情,虽然光绪帝没有实权,但只要光绪帝在一天,他的影响就在。
对于慈禧来说光绪就是潜在的威胁,自然想要除掉光绪。
慈禧一开始的策略是:让光绪帝“生病”,然后广召名医为光绪帝看病;一时间人心浮动以为光绪帝真的将要不久于人世了。
慈禧太后如此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除掉光绪做准备,另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各国公使的反映。
让慈禧没想到的是光绪的病重竟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外国公使纷纷表示不满,要派法国名医德对福入宫为光绪帝看病。慈禧虽不情愿,但不得不答应。
诊断的结果自然是慈禧不愿意看到的:光绪帝没什么大病,只是稍微有些不舒服而已。
如此一来慈禧的阴谋被揭露了,后来慈禧又听了荣禄的建议: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俊封为大阿哥,次年光绪让皇位让给溥俊。
但是慈禧的计谋再次得到外国公使的强烈反对,慈禧不得不利用义和团对外公公使宣战。
之后通过协商洋人答应让慈禧太后继续维持局面,如此一来光绪便没有了实际的作用,对慈禧造不成威胁了。慈禧便将光绪帝软禁在瀛台孤岛上,并进行各种折磨,好像是在希望光绪帝赶紧死去。
洎垂帘再出,韬晦瀛台
正因为慈禧太后想要害死光绪,再加上光绪被软禁的时候受到了折磨;所以人们便认为光绪是被慈禧毒死的。
光绪比慈禧年轻三十多岁,若是光绪活到了慈禧病逝以后,保不齐光绪会翻旧账。
光绪仅比慈禧早死一天,真的只是巧合吗?
在《崇陵存信录》中是这样说的:
光绪三十四年秋天,大夫都说光绪没有什么大病;十月初十慈禧太后过生辰,光绪帝还打算前去给慈禧贺寿,当时慈禧已经腹泻多日,便有人向慈禧说:光绪帝听到慈禧病了,竟然面露喜色。
慈禧大怒说道:“我不能死在你前边!”
很快到了二十一日光绪便病逝了。
如此看来的话慈禧真的是毒死光绪的凶手,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李莲英或者袁世凯害死光绪帝的。
我们都知道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一直效忠于慈禧,并不将年少的光绪放在眼里。
李莲英担心慈禧太后死后光绪会翻旧账,对自己动手,便先下手为强堵死了光绪。
“德宗(光绪)先孝钦(慈禧)一日崩,天下事未有如是之巧。外间纷传李莲英与孝钦有密谋,予遍询问内廷人员,皆畏罪不敢言。”
至于袁世凯,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提到:光绪帝是喝了袁世凯送来的药才死的。
毕竟在戊戌变法中正是因为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所以才导致变法失败的,若是慈禧太后病逝光绪帝还活着的话,袁世凯自然是凶多吉少,为了保全自身性命,袁世凯便先动手了。
光绪帝被毒死是可以肯定的,但至于究竟是被谁毒死的,一直没有定论;不过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就是慈禧太后,毕竟她嗜权如命,自然不会给自己死后留下一个隐患。
结语
光绪帝年仅4岁入宫登基称帝,看上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不过是慈禧想要继续掌权、垂帘听政的工具而已;
所以光绪从入宫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一生都是悲剧。
不管是大婚选后,还是亲政以后,时时刻刻都被慈禧管着,丝毫不得自由;
就连自己最喜欢的珍妃,都被害死。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软禁起来,没了自由。
从一开始光绪帝注定就是慈禧手里的木偶,但光绪帝从小就很聪明好学、关心朝政,想要做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只可惜他生错了时代,跟错了人,注定不能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