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去过宜宾的李庄没有?假如去过,你对李庄古镇的印象应该不会差。而李庄除了景色和古迹以外,它的“三白”更是远近闻名,这三白就是白酒、白糕和白肉。
要说这三样跟它隔壁的泸州有两个重叠,没有太多意义和独特,白酒,你有五粮液,他有泸州老窖;白糕,泸州的桂花提糖白糕也是地方特色。唯独这个白肉,虽然全川都有白肉这道菜,或者蒜泥白肉,要数宜宾李庄的白肉最为突出。
其实在古代,白肉这样的肉倒是不太被人喜欢的,至少在宋朝的时候,猪肉还是下层人民的食物。就即便这样,普通老百姓顿顿吃肉也是不现实的,那时候吃肉是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要是本来家境糟糕的家庭,想都不敢想。有碗稀饭都不错了。
猪肉被更多人接受和普遍应用,还是得说咱们四川眉山的一位大家,宋代词豪苏轼,这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及词人,不仅仅才华横溢,更是一位妥妥的吃货,不仅好吃,还好专研。
当年苏东坡被安置到了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命名为“苏堤”。
当年修这个,可没有少花人力,可是皇帝都不差饥饿兵,何况苏轼也不是压榨老百姓的人,请他们干工作,钱不够,吃的东西不够也不好啊。而且都没有吃饱哪里来力气干活呢?
但是牛羊肉又给不起,只有猪肉,可惜那时候的猪肉显然没有今天的这么好味道,于是苏轼都想办法把这个猪肉做得更加入味,后世被称为东坡肉。
而自此以后,人们开始研究更多猪肉的吃法。
但是李庄白肉的做法,显然比宋朝的东坡肉更胜一筹,但是它的起源却跟吃猪肉没有关系。据说,当年殷商无道,天地共愤,于是在川陕割据的西伯侯姬昌开始对其进行讨伐,当然他因为年纪关系,最后是儿子姬发完成的。
然后他们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帝辛即纣王被妖精苏妲己所迷惑,于是在最后把苏妲己等红颜祸水给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老百姓对她们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吃起肉,喝其血,于是纷纷去捡肉回去吃,可惜苏妲己身体有狐臭,实在难以下咽,结果当时巴蜀之地人因为好辛香,用当地的一些香料调制了蘸水,蘸着吃,这下觉得巴适的很,就推广开了。
后来吃狐狸肉显然不如吃猪肉安逸,于是猪肉替代了狐狸肉,蘸水则更加出神入化,成为白肉的最佳配置。虽然神话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四川人好钻研味道是不假的。
而李庄白肉,不仅仅蘸水到位,对猪肉的部位选择以及刀工上面,近乎疯狂的坚持,最终造成,李庄白肉风靡川内外。
今天很搞笑的是,泸州几十年前的老城区龙泉桥下有一家李庄白肉,你不管它正宗与否,到底好吃不好吃,价格贵不贵?人家硬是开到现在,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将那一排不怎么样的老门面彻底盘活了,就他一家在泸州名气最大。
所以,泸州人可能没有去过宜宾李庄,更没有吃过宜宾本土的李庄白肉,但是对李庄白肉一点都不陌生。
其实,宜宾的李庄白肉,全名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的传统美食,选用皮薄肉嫩、肥瘦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约克”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等特点。
一句话,味道好,做工刁,而且懂得炒作与传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地位,你看就凭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做文旅挖掘项目的好好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借鉴,来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说了,最近猪肉涨价,吃不起的朋友,可以跟我一样看看图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