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发展方向 新能源有哪些项目可以做?

今天和同事讨论了一下目前国内能源发展的概况,有几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平常说能源,从类型来说,包括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从能源的使用方式来说,包括电能、热能、气能等。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能源形式都是直接与电能挂钩的,然后通过电能向其他形式进行转换,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同步发生,比如电厂抽汽直供热的方式。

我们国家的电能主要是煤电,装机和发电规模都占了一半以上,欧美核电占了一定的比例,比如法国主要是以核电为主。个别国家甚至彻底关停了煤电,而中东地区以石油和天然气发电为主。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各国的能源类型决定的,不同的地区因势利导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电方式无可厚非。

我们国家以煤电为主,其次是水电,此外光伏、风电、核电发展迅速,生物质发电也在最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占据了一定比例,但是不处于关键位置。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发电,昨天有朋友跟我联系,说目前国内的垃圾发电开始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日处理垃圾300吨甚至更小规模的垃圾电站开始发展起来。这个问题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垃圾电站建设基本结束,小城市的垃圾量无法支撑起一个大规模的垃圾电站。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规模越小,各种均摊成本会更高。

农林废弃物发电其实还没有完全饱和,如果按照国内机构计算的全国可用农林废弃物的数量,目前的装机完全可以翻三倍。但是,农林废弃物发电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满打满算不到二十年时间,而我国气候和地理条件跨度较大,燃料收储和运输未形成市场,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因此整体比较滞后。

农林废弃物由于相对热值更高,因此装机规模可以做到更大,完全可以替代一些小规模的燃煤机组进行工业园供热等。但是,还是受制于燃料收储和运输成本较高、国家补贴出现困难等问题,农林废弃物发电发展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与风能、光伏等行业相比,农林废弃物发电除了技术上可以替代部分煤电机组外,从助农扶贫的角度讲,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以一台30MW机组计算,每年大约可以消耗30万吨秸秆废弃物,农民直接增收可以达9000万元人民币。

但是农林废弃物发电使用的一些标准包括环保标准都是直接套用的煤电标准,这对整个行业是极大的侮辱。目前农林废弃物发电面临超低排放改造的困难,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风电和光伏是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行业,风光无限但是不稳定,对电网的冲击较大,因此才有了储能的需求。储能最好的方式是抽水蓄能,但并不是所有的风光电站附近都具备相应的水利条件,所以化学储能、制氢、空气储能等都成了选择项。现在的问题是,化学储能、制氢、空气储能等都难以形成规模,投资巨大且回报周期长,大规模发展的难度较大。‘

有燃煤机组为了响应双碳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收储的方式进行减碳,目前有成功的案例,但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甚至个别燃煤机组,为了减碳在燃煤中耦合生物质颗粒,其整体成本也是巨大的。农林废弃物发电是目前最好的减碳手段之一,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供热,效率高、成本低,这是风光不具备的优势。

能源还有很多种形式,石油、天然气等发电方式很难在咱们国家普及,可以作为战略后备手段。地热、光热等方式受地域条件限制明显,往往供需不匹配,因此大规模发展的可能不存在。核电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山东海阳核电也实现了对外供热、供暖,今后会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核电毕竟存在一定不可逆的安全隐患,因此不可能密集发展。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煤电仍将是国民用电的主要类型,光伏、风电会进一步在政策扶持下得到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尤其是农林废弃物发电如果能够合理规划,会在未来很好的替代部分煤电,同时还可以成为农民增收的手段。

在能源“开源节流”的进程中,上述手段都算是开源,而余热利用是“节流”。目前开源的手段基本都有成熟的案例,但是在节流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余热利用主要是将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多余的热重新进行收纳,经过进一步加工后重新投入到使用当中。

当前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主要包括热渣、热水、烟气等,这些余热要么热值低,比如烟气,要么回收利用难度大,比如热渣。低品位的余热目前被浪费掉的数量有多少,目前各种统计口径说法不一,可以肯定的是数量绝对巨大。一般情况下,300℃以内的蒸汽、200℃以内的烟气、70℃以内的热水,重新利用的难度都很大。这里面除了余热品质低以外,还存在收集、净化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通过有机朗肯循环、螺杆机、热泵技术等手段,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上虽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可用资源,包括生物质电厂的建运、光伏电站的建运、余热回收利用等。

通过这些技术和手段的使用,我们不仅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增加动力,还可以为企业挖掘更多的有用资源。如果有此类业务方面的需求,可留言联系,共创未来!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iyuyan.com/8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