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脸书”(Facebook) 在社交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中将黑人误认为“灵长类动物”后,宣布禁用其主题推荐功能。举世哗然,被称为种族歧视的极限,后专门道歉。
出现此类现象大概是与政治因素相关。在西方世界对于黑人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和我们是不同的。
中国人与黑人打交道可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那就是散见于古代书籍还有古俑当中的“昆仑奴”。
比如说在早前热播的电视剧《大明宫词》当中,少年太平公主第一次遇到薛绍,摘下的那个面具便是昆仑奴的面具。
所谓“昆仑奴”,是古代人蓄养的黑人奴隶,之所以能在史书中留下身影,是他们往往具有特殊的技能,或是熟悉水性,从事水手修船等船运工作,或是精通音乐作乐师,再或是擅长驯兽蓄养牲畜等等,更有身强力壮者,还可以领兵打仗,《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地下城城主葛老便是其中之一,唐代诗人张藉有诗《昆仑儿》云: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明代冯梦龙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黑颜岕做儋耳(今天的海南)郡守,有一年五月,刮起了大风,大风过后,文昌海边飘来一艘船,船上人不知是哪国人,还有财宝,还有“墨女”――想来就是非洲的黑人女子。当地人把人杀了,分了财宝,把黑人女子活埋了。这是关于黑人女子的记载,大概与当时的西方黑奴贸易有关了。
毕竟古代来到中国的人人数太少,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中国的茫茫人海中被稀释了,逐渐消失在中国的主流历史当中。